說神作的……會不會太瞧不起“神作”二字了?不管多棒的畫面 講不明白一個故事……大魚海棠不是前車之鑒嗎?
一堆花里胡哨帶著背景出來的人物 啥都沒交代清楚 故事變成多方遇怪獸 摒棄異端打怪獸 怪獸洗白 大結局……
1 母蛹為什么存在 存在的意義……以它開始的生物鏈是怎么形成的 沒說
2 小米身纏鬼繞梁 師父被母蛹選中 ,兩對之間的關系……沒說
3 假面夷和放面人 應該是共生 ,但產(chǎn)生緣由,沒說
不喜歡,不是因為其中所謂“宮崎駿風格”的原因。
是評判標準的問題。
不要用所謂“模仿和借鑒,也是通向進步的必由之路”之類的話來糊弄。就像中文跟英文是兩個語系,所以沒人敢說哪種語言比較好,因為用的是不同的評判標準。
所以所謂的“國漫比日漫落后”的肯定語氣,請問你是用什么標準來的?銷量?產(chǎn)業(yè)化水平?如果這些就是“評判標準”的話,那藝術啊小眾啊應該是不存在的吧?(當然啦,那應該也就沒有善于自戀的豆瓣跟verycd了吧=v=)
可能我個人口味比較重比較creepy,所以像《邋遢大王奇遇記》或者《舒克和貝塔》這樣充滿了“刺目”人設和色差的動畫反而很得我心。
《小米的森林》或是《紅領巾俠》不是不好,反而是過于“好”(按照現(xiàn)在很多人“好”的標準來說),風格過于“圓潤”,過于不“刺眼”。
其實看看過去發(fā)展初期的日漫,或是美漫,恰恰是很“粗糙”很不合“世界人民”的“口味”的,卻都勝在風格凜冽。
所以我們到底要借鑒的是什么呢?是風格?是看起來像如今的日漫一樣“順眼”?是學著怎樣符合大多數(shù)人的“好的標準”?
有意義嗎?難…
就是太故弄玄虛了?。。。。。。。。。。。。。。。。。。。。。。。。。。。。。。。。。。。。。。。。。。。。。。。。。。。。。。。。。。?!1
2017.10.15 23:59
小時候,就算是看很復雜的電視劇,心里的想法也很單純。
長大了,就算是看構圖簡單的動畫片,思緒也會折在一個個簡單的情節(jié)上,時時刻刻聯(lián)想到苦舟逆旅般的人生。
嘆息一聲聲地在心里生發(fā)。敏感可真要命。
09年的動畫片,畫風陰郁淡泊而富有層次感,是不思凡的風格。音樂非常引人入勝。
嗯,寫在第二篇里。
《小米的森林》經(jīng)典!國人的奇幻成人作品,另類的“聊齋志異”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72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