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有關復仇的故事,背景乃愛爾蘭歷史上最黑暗的那五年,即1845年-1850年的愛爾蘭大饑荒,鴉片戰(zhàn)爭結束的第七年,大英帝國給他的鄰居也帶來了無盡的血淚。
片子的主題雖是復仇,但一些不起眼的細節(jié)還是帶給我很大的震撼,下文我會一一述及。
男主是愛爾蘭裔英國軍人,厭倦了作為殺人機器的軍旅生活后在阿富汗脫離軍隊,做了大英帝國的逃兵。卸甲歸田的男主原本打算回故鄉(xiāng)跟母親和哥哥一家共敘天倫后帶著積攢的錢去美國淘金,但在家鄉(xiāng)聽到的第一個消息就是母親餓死、哥哥被英國人吊死
愛爾蘭與英國的對抗
大抵是和中國的抗日是不同的
這并非一種對外戰(zhàn)爭
即便男主角堅持不肯說英語
也不像是一個民族間的對抗
更像要餓死的民眾與代表有錢的統(tǒng)治階級官方的抗爭
尤其在饑荒年代
也許是地太廣 人太稀 彼此太像
更像是陳勝起
吳廣原本奉命緝拿
最后吳廣和陳勝走一塊去了
一起奪官糧 濟民眾
后來陳勝被打死了
臨死叫吳廣離開秦國
去美國
總之
就是饑荒的黑色年代
以及幾個人物的悲劇故事
如同片尾所說
紀念了死去的 逃離的人們
是個嚴肅的敘述型悲情電影
從片名即可看出本片是以歷史為題材的一部劇情電影,時間點安放在愛爾蘭歷史上那場恐怖的大饑荒時代,這段歷史對愛爾蘭人的獨立意識和民族意識的覺醒有關鍵作用,之前將劇情對準此段歷史的電影并不多見,本片并非像《勇敢的心》那樣是一部宏偉的史詩巨著,沒有宏大的場面安排,沒有震撼的戰(zhàn)爭場面,本片將矛頭聚焦到一個普通的游騎兵,相比于普通歷史題材電影強調群體的獨立和反抗,本片則將重心放在了個體的反抗和復仇上,一場痛快淋漓的殺戮,一條血流成河的歸途,本片以兩條劇情線展開
愛爾蘭蒼茫的曠野很動人,因為承載了無數(shù)抗爭的亡魂。王室貴族創(chuàng)造的美有多令人嘆為觀止,貴族手中的酒有多馥郁芬芳,戎裝上的金絲有多華麗亮眼,平民的掙扎就有多悲慘泥濘。19世紀,在那種不僅沒食物,連房蓋都挑了不讓人住,大量佃農(nóng)凍死餓死在荒野的大饑荒年代,信仰把人帶到地獄,美國這種把基本公民權利和自由寫進憲法的國家才是天堂。
魯迅講中國舊社會人吃人??炊帱c各國人自己還原的歷史,有哪個專制社會不吃人。歐洲絕對君主制瓦解前的平民,日本明治維新前的平民,大清的平民,都活的比狗還不如
影片幾乎淺顯直白地表現(xiàn)了當時的階級矛盾,老百姓住在山洞里無法越冬,寄宿在空莊園里卻要因為私有財產(chǎn)神圣不可侵犯被攆出去;土豆顆粒無收,糧食卻一船一船往英國運;同為愛爾蘭人的地主不僅沒有盡力賑災,還為了少交濟貧稅而驅逐低端人口;彼時的帝英還有一項萬惡的反慈善法案,那就是誰給乞丐施舍誰犯罪,抓到直接坐牢的那種,導致很多人不敢救急;同時,糧食絕收本是天災,可是賑災不力卻是人禍,帝英在災難發(fā)生的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賑災,而是一旦開倉放糧,愛爾蘭地區(qū)將會形成對財政的依賴
文 | 賈楠
黑色1847》是愛爾蘭導演蘭斯·戴利的第六部長片。提及這位導演,很多人不會忘記他曾導演的青春成長片《吻》,展現(xiàn)了孩子溫暖且夢幻的小世界?!逗谏?847》并沒有延續(xù)對于這類青春題材的探索,而是選擇了愛爾蘭大饑荒這個特殊的故事背景。
一、少有人選擇的歷史
導演蘭斯·戴利在題材選擇上獨具匠心。愛爾蘭曾經(jīng)歷過一場恐怖的災難,那就是1845年至1852年的大饑荒。這場大饑荒讓100多萬人失去了生命,100多萬人被迫走上背井離鄉(xiāng)的路。關于這場大饑荒的起因
《黑色1847》They will come for you now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56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