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片段,不吐不快。一個片段中,碩士生請教陳教授關(guān)于胡塞爾和“同情”相關(guān)學術(shù)話題。在陳的追問下,碩士生好像至少三次解釋了自己的問題需求,想獲得大師指點。學生的問題固然顯得書呆子氣十足。
但誰料陳教授隨后,完全忽視女生提出的學術(shù)問題,以鄭重而“痛心疾首”的口吻,追問她有何必要花讀研時間去做這個問題?不如去爬山交友,理由是讀研一兩年做不出啥,一篇只有導師看的論文差不多就行。該生所提的問題,本身如何,視頻中沒看到具體回應(yīng)(我視為無回應(yīng))。
該視頻片段那一刻的氛圍
前幾天,我看了《解釋鴻溝》(第一集)。沒看過的,還是不妨看一下,但要帶著批判性眼光(critical vision)。
這是騰訊尤里卡工作室推出的思想紀錄片,很有意義的嘗試,值得點贊??偙O(jiān)制李倫先生在片中的說法是,最原始的動力是記錄“不一樣的精神生活”,留下“有價值的精神活動”。不過,“尤里卡”(我發(fā)現(xiàn)了!)的對象——首都師范大學哲學系陳嘉映教授,實非“優(yōu)選”。
在我看來,陳嘉映教授在第一集中的言談,繞來繞去,跳來跳去,全過程糨糊,不僅一個問題也沒說清楚,反而把頭緒搞得更亂
非常感謝@嘉映哲學小程序的邀請,讓我有機會參加《解釋鴻溝》的提前觀影?,F(xiàn)在的我坐在電腦前寫影評,回憶起一周前的觀影活動,依然有溫暖與感動從心頭涌起。紀錄片里的很多鏡頭都在記憶中慢慢變得模糊,但依然留下了一些印象深刻的片段,采幾點與大家分享~另外,作為一個貪婪的觀眾,觀影過程中唯一的遺憾是只看到了先導片和第一集正片的前二十多分鐘,不免意猶未盡。但想到五月份正片就要在騰訊視頻上線,又充滿了期待。
1??我們可以怎樣來交流?
言語交流幾乎是我們生活中時時刻刻在發(fā)生的事
非常感謝嘉映哲學小程序的邀請,讓我能有機會參加《解釋鴻溝》的提前觀影?,F(xiàn)在的我坐在電腦前寫影評,回憶起一周前的觀影活動,依然有溫暖與感動從心頭涌起。紀錄片里的很多鏡頭都在記憶中慢慢變得模糊,但依然留下了一些印象深刻的片段,我采幾點與大家分享。另外,作為一個貪婪的觀眾,觀影過程中唯一的遺憾是只看到了先導片和第一集正片的前二十多分鐘,不免意猶未盡。但想到五月份正片就要在騰訊視頻上線,又充滿了期待。
我們可以怎樣來交流?
言語交流幾乎是我們生活中時時刻刻在發(fā)生的事
有幸參加了超前看片會,觀賞了第一集和第二集的片段,收獲頗豐??雌瑫拈_始,總導演說最初節(jié)目的名字是《大問題》。當然稍微了解過哲學的人會知道這是一本廣受贊譽的哲學入門書的名字,很多人都是通過這本書打開了哲學的大門。從這個出發(fā)點可以看到節(jié)目組最初的雄心壯志。
本片的拍攝開始于21年底,總導演說在經(jīng)歷了這兩年社會的“巨大變化”后,想對人生的意義、怎么樣去生活,甚至什么是“活著”,進行一番探討,進而做出某種回答。不過,雖然《大問題》是一本入門書$#
第一期更像個先導片。印象最深的是,陳嘉映說碩士論文最多寫半年了不得了,其他時間要多用來交朋友、爬山、戀愛和看書。這段讓我想到前兩天看的另一個視頻,講的是現(xiàn)在中小學課堂上學生都安安靜靜聽課、記筆記,沒有人和老師提問反駁、“對著干”。
我希望我以后的小孩知道并體驗過自由、想象力、戀愛和欲望。我希望他知道生活不像應(yīng)試教育,不是只有標準答案。
第二集在快樂無所謂真和假的思辨上,陳嘉映應(yīng)該是追求“真”吧,如果結(jié)局是快樂,但過程里摻雜了假,這個結(jié)局就不再快樂了。那能不能粗暴的認為
《解釋鴻溝》提前觀影:期待正片!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71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