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人名太多,而且對美國歷史不甚了解,看到最后沒看懂,不太清楚影片對尼克松的褒貶態(tài)度,林肯紀念堂里的對話感覺是對尼克松采取褒揚的態(tài)度,但是他最后表現卻又不像,豬灣事件到底有什么內幕,為什么尼克松對此諱莫如深也沒看出來,影片時間很長,看的時候太困了,昏昏欲睡……
中美外交變成了黑幫老大聚頭?這一點對當時的描述實在是不敢茍同啊。
越戰(zhàn),美國消耗的炸彈比二戰(zhàn)的總和還多?亞洲人都不怕死嗎?
又是一部Oliver Stone的電影,還是那些剪輯,那些色調,那些敘事手法,甚至連電影時間都是差不多的……打著Stone政治標簽的典型!
借著電影表達自己感情是每一個導演的目標,但是,借著電影煽動民族情緒,諷刺美國政府,表達自己的政治抱負,能做好的,而且成功的,相信只有Oliver Stone一個人能行……電影《生于七月四日》、《野戰(zhàn)排》、《刺殺肯尼迪》成了美國政府的噩夢,而《天生殺人狂》則折射出美國畸形的社會心態(tài)……想了解美國,看看他的電影吧……
第一次看《尼克松》是期中考試考完最后一門統計的時候,和伽瑪兩人感覺都不錯,前一天都想好了怎么慶??纪暝?,想到仁杰一直在我們耳邊叫囂《刺殺肯尼迪》是他這輩子看過的最完美的電影,于是決定放棄那種輕松的娛樂片,再一次感受靈魂的升華,去找尋我一直沒有機會看的Stone的最后一部政治電影《尼克松》。
但是看完后我們都很失望,因為他沒有《刺殺肯尼迪》的緊湊、激情甚至是一段完整的演說。印象深刻的只是尼克松會見毛澤東和勃列日涅夫的兩段鏡頭,感嘆著美國人永遠不會理解中國文化
影片中,尼克松在水門事件后離職時的演講:
“有許多很好的職業(yè),這個國家需要好的農民,好的商人,好的水管工,好的木匠……
我記得我的父親,我想人們可能會認為他是一個小人物,一個普通人,但他自己不那么認為。你知道他是誰嗎?他先是一個公共汽車司機,然后當農民,然后他有了一個檸檬園,我可以告訴你,那是加州最窮的檸檬園,在別人在那里找到石油之前,他賣了它,然后,他經營一個百貨店,但他是一個偉人,因為他認真地做自己的工作,認真地做好每份工作。
也許沒有人會為我的母親寫一本書,但我想你們都會這樣評價我的母親,我的母親是位圣徒,她看著兩個孩子患了肺結核,然后看著他們死去,眼睜睜看著他們死去。是,沒有人會寫一本關于她的書,但她是一位圣徒。
當我們面對未來,我想起了羅斯福寫過的一些東西,那時他第一位妻子剛去世,而他只有20多歲,他當時覺得生命之光永遠的消失了,但他繼續(xù)前進,不單單當了總統,而且在離任后仍然為他的國家服務,他永遠都在競技場上,永遠都那么勇敢、堅強,雖然他也是有對有錯,但他永遠都是一個男人
這是一部Oliver Stone的電影,還是那些剪輯,那些色調,那些敘事手法,甚至連電影時間都是差不多的。
借著電影表達自己感情是每一個導演的目標,但是,借著電影煽動民族情緒,諷刺美國政府,表達自己的政治抱負,能做好的,而且成功的,相信只有Oliver Stone一個人能行……電影《生于七月四日》、《野戰(zhàn)排》、《刺殺肯尼迪》成了美國政府的噩夢,而《天生殺人狂》則折射出美國畸形的社會心態(tài)……想了解美國,看看他的電影吧……
第一次看《尼克松》是期中考試考完最后一門統計的時候,和伽瑪兩人感覺都不錯
影片雖然也涉及到尼克松的童年和早期從政的經歷,但重點還是在水門事件。當影片中一個女學生當面問總統:“為什么你作為總統制止不了越南戰(zhàn)爭?是不是因為這個制度?”尼克松似有所悟,他對手下人說:“她懂得我花了二十五年時間搞政治才懂得的事情……”。
他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個訪華的美國總統,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彈劾的總統,因為“水門事件”。影片試圖從客觀的立場出發(fā)探討因水門丑聞而下臺的美國總統理查德·米爾豪斯·尼克松的政治生涯。
深刻!無法接受這樣一個尼克松!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56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