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時間沒有看到這樣不動聲色的片子了。片子的開首確實有點悶 致使我在半年前看到大約20分鐘時便沒有再繼續(xù)下去 只是當(dāng)初就打算要看過這片子 張作驥和范植偉的緣故。事實是 李康宜的角色也是相當(dāng)?shù)某錾?br>描述康宜家里的情況時 看的出來是不用燈光的 就這樣把真實的黑暗表現(xiàn)出來。即使家里情況特殊 失明的父親與繼母 以及心智不全的弟弟 貌似對正青春的康宜沒有太大影響 她梳妝、戴漂亮的假發(fā)、寫日記。再后來與阿平“Fall in love”
弟弟的話總讓我發(fā)笑?!敖憬?我可以看你的日記嗎?”“不可以!”“那我可以偷偷看你的日記嗎?”“偷偷看還問我?”。。。可是這個弟弟卻十分謙讓與關(guān)愛姐姐 時常在父親的面前為姐姐開脫 處處維護(hù)她
主動的康宜請喜歡的男孩去逛夜市吃東西 整整一個晚上就這樣想要呆在男孩的身邊。最幻想的舉動是笑著從船舷上仰身倒進(jìn)河水。然后是昏暗的樓道中的親吻。愛情就是這樣開始的么。有一晚停電 康宜拿著手電倚在陽臺 看到阿平在樓下徘徊 便幻想自己這時跑下去 然后兩人互相擁吻。只是這美好幻想被舉著蠟燭跑出來不知情的弟弟打斷
阿平時…
很多人喜歡用深海里52hz的鯨魚來比作孤獨的人,在太平洋里游啊游啊但是收不到訊號,像是剝奪器官的殘疾鯨一樣,在黑暗之中找不到光亮。
那么一群52hz的人呢?
康宜的爸爸車禍喪妻后成了盲人,在某黑老大的幫助下開了一家盲人按摩館,娶了一個唱歌很好聽的盲人阿姨,和另外幾個盲人師傅一起開工維持生計,照顧著公公,康宜和有點傻傻的弟弟。那個黑老大當(dāng)兵的時候有個外省人好兄弟,回大陸把他不會講臺語的兒子阿平拜托給老大照顧。
他們在熱鬧的基隆,收不到普通人的訊號。
阿姨聽得出自己坐的是三菱的車
從我了解的情況來看,近年的臺灣電影,主流片沒有什么起色,在這種情況下,青春題材的電影也在沒有創(chuàng)新的情況下艱難發(fā)展:從這個片子,可以看到另一個片子的影子;從這個片子的敘事手法,聯(lián)想到另外一個片子的敘事手法。最近看到一期2001年的雜志,用很小的篇幅介紹張作驥,提到“張作驥被稱為上個世紀(jì)臺灣電影最后的希望之光”,而這樣高的評價,卻被放到很小的角落里。
在電影《黑暗之光》中,導(dǎo)演張作驥不僅運用了寫實主義來述說一個動人的故事,還在故事當(dāng)中縫上了幻想的針線。故事中的康宜,康宜的家人,阿平,黑道大哥,就是社會底層的寫照。自幼失去母親的康宜,在黑道大哥贊助的盲人按摩所里幫忙,像我們一樣波瀾不驚地生活。故事的主要人物都和黑道有著一定的糾纏,于是電影中才有了形形色色的波折。因為是底層,所以才要面對這些波折??狄?,這是一個敏感智慧的女孩子,十七歲的夏天里遇見十八歲的阿平,她在樓梯的拐角親到了阿平的面頰,勇敢地生活著,面對波折也表現(xiàn)出同齡人少有的鎮(zhèn)定。故事的過程充滿了家人的溫情和家門之外的暴力,阿平在亂戰(zhàn)中死亡…
片尾??狄舜┻^走廊回到自己房間看窗外的煙火。隨后門鈴響起,弱智弟弟阿基開門,聲音嘈雜:父親和阿平仿佛再次出遠(yuǎn)門回來了。其實我們知道這2個人已經(jīng)死了。這些都是康宜假想出來的。問題是幻覺從哪里開始的呢?我猜測是從她進(jìn)入房間那段開始。在穿過走廊這個過渡時,片頭的吉他聲又響起了。其實這是預(yù)示后來與片頭相似的劇情??狄丝吹綗熁鸬耐瑫r,幻覺中他們回來的門鈴叮當(dāng)作響,所以煙火可能也是幻覺的一部分。另外從康宜看煙火房間到迎接的門口也并沒有過渡
《黑暗之光》失焦 不張揚的流暢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67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