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查閱了下,這部名著這次是第4次拍了.在記憶中,我沒有讀過這部書.所以完全是懷著偷懶看名著的想法去的.
原來是這樣的一個故事.
安娜在年輕的時候,就擁有了比一般人還多的生活.她18歲嫁個了國會的議員,現(xiàn)在有一個兒子,家庭優(yōu)越社會地位也高.就在這時,她要去幫她哥哥一個花花公子調(diào)節(jié)他的婚姻,她哥哥跟自己的女家庭教師出軌,被發(fā)現(xiàn)想保住婚姻.在安娜去莫斯科的列車遇到一位伯爵夫人,然后認識了她的兒子,于是她開始了一段肝腸寸斷的愛情.
從在火車上的邂逅,我就想最后的結局安娜一定死了.是的,最后安娜死了,在人們異樣的眼神中崩潰,走向火車的邊緣.這是一個探討愛情的話題.每個人對愛的定義都不一樣.
安娜,愛情對她是一種理想,之前的她活得過于單純,擁有得太多太順利,丈夫的寵愛,兒子,地位,一切一切,所以忘記了現(xiàn)實.當她認為一份真正的愛來臨時,她有足夠的勇氣去沖破現(xiàn)實,去接受,就算后來丈夫原諒了她,但她還是義無返顧走上不歸路,也可以說安娜生錯了時代.但我們每個人,是不是都生錯了時代?又有誰覺得自己就不是和這個時代格格不入呢?
2013.2.6
等了很久的一部電影,很久,喜歡裘德洛,喜歡唐頓大小姐,她一出場的那一句話,就把我?guī)Щ亓颂祁D莊園。喜歡這部電影的鏡頭切換和新穎的劇場式布置,舞臺劇般的感覺。俄羅斯很美!如果有機會我會和心愛的人一起去。
女人在這個社會上,就是不平等于男人。自古男人出軌都會被原諒,女人出軌只能等死。安娜很有勇氣的選擇了情婦這條路,但她的內(nèi)心還不夠強大到能和整個社會的輿論抗衡。最終選擇了自殺。她愛她的情人,但女人天生多疑,在不確定的安全感面前,我們很渺小!我們很脆弱!
我愛你 Y!我愛你!你什么都不懂!你也什么都不想要!在你的世界里,始終認為我配不上你,才會理智的把我逐出了你的選擇范圍。我配合你!什么都不問,也什么都裝作不懂,裝著不在乎,可你不知道我心底多么在乎你!我怕,我失去那僅存的理智,像安娜一般,不管不顧的愛你,結果會是怎樣!我覺得我會和她一樣瘋狂,做出一些不受思想控制的事情!但我不能!我只能克制自己的情感!只能克制!
電影《安娜-卡列琳娜》,改編自列夫托爾斯泰經(jīng)典名著。這個版本的電影編劇是我非常崇拜的英國當代最杰出的劇作家Tom Stoppard,難怪連這兩分鐘的電影預告都是如此地動人心魄。光看預告片的時候我就被片中的幾句話給震撼了,看看這臺詞,真不是一般地牛比:
沃倫斯基:我愛你。I love you.
安娜:為什么?why?
沃倫斯基:愛沒有為什么。cannot ask why, about love.
三句話,總共才八個字,簡直活生生地描寫出了所有的女人和所有的男人,以及愛情在男女兩性中的差異,之深刻,之精湛,之凝練,一針見血,實在是令人嘆為觀止。
但今晚在看了全片以后,雖然我整體給了個四星(英國的媒體大多都只給了三星,的確是有原因的),但影片的后半部分實在令人有些失望。編劇Tom stoppard 是我最喜歡的當代英國劇作家之一,但這部電影的編劇卻讓我感覺他似乎有點力不從心,也許是因為他畢竟年紀大了,都75歲了,也許則是因為導演的問題??偟膩碚f,電影的開頭精彩絕倫,恍若盛宴;中間部分從沃倫斯基摔馬以后開始變得平平,而到了結尾,則變成了虎頭蛇尾
經(jīng)典的東西總不需要討論意義。什么是愛?什么是出軌?怎樣算是背叛?婚姻又是什么?人太復雜,不是每個人都能控制好自己愛的欲望,在對的時間遇上對的人長長久久的對下去,所以婚姻起碼在努力的維持著這種欲望的規(guī)則,并至今被某種公認的世俗尊敬著。
又不是活在廣電總局那種只準早戀不許成功的高壓婚愛觀之下,不要太過荒謬也就可以了。燒的太烈,就會早早灰燼。
每一鏡都美,串場鏡頭尤其精心,喬·賴特的片子,刮起的這股子獨特復古文藝華美風,就從沒讓人失望過。
御用的凱拉·奈特莉,一顰一笑我總是覺得她丑,可偏偏在這些連拍一樣的瞬間中,還就是能有特別美的一些定格停在你的眼里、心里,那樣經(jīng)典著。溢美之詞沒完,主要是因為還沒來得及對比蘇菲·瑪索和費雯·麗的版本。可見我也一樣偏心。
另外,我居然沒認出裘德·洛來,說不好是因為大叔演技精湛還是殺豬刀法兇殘,總之那炯炯的目光雖然不輸亞倫·泰勒-約翰遜,倒也真的讓人為之凄凄。
如果糾結于電影無法正確表達原著的精髓思想,就有點自找沒趣了,首先影片的表現(xiàn)手法讓人享受的是視覺盛宴,至少此片導演化了心思,從長鏡頭的運用、玩具道具到真實場景的切換、多機位拍攝(類似駭客帝國)的定格效果、舞臺劇與電影的完美融合,都令人贊嘆。
短短的影片無法描繪出原著的眾多人物和農(nóng)村革命乃至社會百科,只能挑重點:愛情戲。其中康斯坦丁的覺悟是值得深思的,愛情和欲望的區(qū)別到底是什么?理智是對的嗎?那你的媳婦是理智換來的嗎?有點意思。
時代已經(jīng)變遷,人類文明的進化是否已經(jīng)導致影片無法再彰顯當年老托寫書時的人類思維模式和道德準則,如果墨守成規(guī)式得表達原著精神,會不會太不合時宜了。現(xiàn)在這個社會缺的不是不夠大膽追求個性解放和自由愛情,而是太多的小三和不忠,我們還需要過多宣揚婚姻之外的愛情或說欲望追求嗎?
所以,裘的隱忍、寬容取代了原著卡列寧的自私、虛偽,不僅讓人心生愛憐,沃倫斯基的天真純情、對愛情的執(zhí)著取代了原著他的紈绔風流、招蜂引蝶。而安娜更符合現(xiàn)代女性的特點,就一個字“作”。
在當代
一定要肯定是舞臺劇式的編排和場景變換,很有意思而且加快了進程,不會讓人覺得冗長而疲乏。
畫面的處理很美,華麗的服飾和室內(nèi)室外場景都好看。配樂,我不是什么專家,只知道很好聽也符合那時那人的情緒。
問題也有不少呢。
這里的卡列寧可能是無趣的無聊的,但是一點也不可恨啊。那個小情人是帥的,但是那副小身板的瘦弱樣,太小白臉了不可靠的無法讓人想要托付啊。還有裘德洛那副凄怨的隱忍的神情,無法讓我覺得他不愛安娜了。那位小帥吊兒郎當?shù)臉幼?,怎么都像是隨時會出軌的花花公子啊。那么安娜這樣為了所謂的真愛而拋家棄子的行為,就很難讓人心生共鳴來支持她了麻。原著應該不是這樣的吧……
那個插曲式的農(nóng)場主的愛情,是想要反襯真愛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嗎?還是要說這個才是真愛啊。
怎么突然覺得導演這樣的處理,是不是可能并不認同安娜的選擇呢。我們都應該有選擇的權利,追求愛的權利,尋求自由的權利,所以她是值得同情的,也是值得佩服其勇氣的,但是如果一開始的選擇就是錯的,那毀滅又該指責誰呢
安娜·卡列尼娜:油畫舞臺劇驚艷版《安娜卡列尼娜》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58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