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大人美工大人啊,你們是漫畫技法速成班出身嗎?還是整個這就是從哪個不知名八十年代日本少女漫畫照搬過來的?各種刻意情節(jié)加上臉譜化人物,配角故意說出男主法國得獎、抱著胳膊表示心情陰郁的董事長等等典型套路,就差沒把次要角色畫成字符臉了,可是電影中要表現(xiàn)時尚,實在不是在發(fā)布會T臺上給模特周身畫滿閃光星星就能表達清楚的啊,尤其是模特穿的個個好像3線城市的酒樓領班,難道真的是用這個表達反時尚?實在是看得我恨不得自殘雙眼,想出這點子的人尼瑪太狠了!一點都不考慮觀眾的接受能力。另外能找到這種80年代服裝裁剪書上的款式也不怎么省成本了吧。
個人認為全劇的最亮點是男主女主過夜后,男主被女主稱贊“挺溫柔”后的表情,但是女主接下去的臺詞立刻讓我出戲了。如果男主有董事長那么帥就好了,可惜了。半熟臉男主演的不錯,雖然長相我不喜歡,不過看看就覺得還挺可愛的。女主說不出哪別扭,搜了影評才明白原來是話劇名角,太話劇范兒了,擱電影里屬于用力過度。
順便想同情一下演那個怪里怪氣的雜志編輯的演員
可能很少有人能看到我這篇影評,因為看得太晚,發(fā)得也晚。不過沒關系,就當是想把我想說的在這兒留個紀念吧。
看這部電影的初衷是由于喜歡郭京飛,勉強也想看看齊溪吧。由于主要看人,所以也抱著不論是否是爛片看了也不后悔的想法來的。但看過之后確實有想寫點東西的沖動,太羅嗦了,切入正題啦。
我喜歡這部電影的結(jié)構(gòu)和所表達的寓意,前半部分大篇幅的表達社會的弱肉強食,職場的爾虞我詐。
小魚和蝦米剛進公司時接待他們的兩個胖子的舊人強壓新人的子;
沙老師當著眾人點評設計稿盛氣凌人,頤指氣使的嘴臉,和其他人“畢恭畢敬”的表現(xiàn);
沒有好的設計稿就會被淘汰,甚至導致走極端的裸奔;
小魚為了多給500塊的工資就隱瞞事實;
小魚被稱為白老師時教訓下屬的兇相;
為了自己的野心背叛自己雇主的沙微微;
太多太多細節(jié)表現(xiàn)了這個社會的現(xiàn)實,當然我們也客觀承認這些現(xiàn)實,而且也正是大多數(shù)人認識的大魚吃小魚的社會。
而最后的結(jié)尾劇情一轉(zhuǎn)
小魚吃大魚:喜劇本來就是讓人快樂的。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0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