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過《英雄喋血》。喋血的鏡頭幾乎不見,但英雄的氣概還是得到比較好的詮釋。
之所以說它是主旋律電影,我個人認為跟它的拍攝風格有很大關系。沒有太多的跌宕起伏,屬于平緩敘事型的風格,把黃花崗72烈士那些讓人熱血沸騰的英雄形象以小橋流水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但還是讓人感受到了那時候革命人的淳樸情懷:為了中國民族的未來,犧牲自己又算得了什么?里面的高劍父和潘達微刻畫得都相當不錯。
之所以說有些超越主旋律,是因為主旋律通常是歌頌黨的,但如果比較那時候的社會背景,你會感到和今天并沒有太大的差別,只不過高劍父和潘達微他們可能革命的對象是現(xiàn)在的黨??赡?,黨在投資這部電影的時候,沒想到有的觀眾(像我這樣的)能有這樣的體會。
里面的溫碧霞很搞,不知她和廣東省的領導們有什么曖昧關系,能逼著導演選她做第一女配角。她扮演的幫派老大的“情婦”(老大一直把她當妹妹看),15歲被老大從妓院贖身,跟了老大15年,也就是說應該30歲,但里面的扮相至少50歲!尼瑪,看起來比幫派老大都大,怎么被人贖出來的?
《英雄喋血》:觀影時間:2011年9月14日,個人評分:8分(滿分十分)
2011年有兩個重大歷史事件的特別紀念日:7月1日,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90周年以及10月10日,辛亥革命100周年。關于這兩個重大的紀念日,我們的大熒幕當然不能落后,上映了好多主旋律電影。六月份基本上都是迎接建黨的電影,而到了國慶檔,就是辛亥革命的天下了。除了著名的史詩大片《辛亥革命》以外,今天又看到了另一部紀念辛亥革命相關歷史的電影《英雄喋血》。
看電影之前我只是簡單的了解了一下電影的導演和主要演員,開演之后,我才發(fā)現(xiàn)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中學的歷史書里曾經(jīng)講過的著名的黃花崗72烈士的故事,而且是全港班出演。
印象中這還是首次看到全港班的主旋律電影,所以很是好奇。整部電影剛開始輕松幽默,還不停的穿插著風花雪月的愛情故事,還有年輕人為了理想拋頭顱灑熱血的那種熱情。隨著電影的進行,觀眾一直期待的高潮終于到來了。本以為是一場場面宏大的大決戰(zhàn),誰知導演用了另一種手法來處理,通過男女主人公那種難過絕望的表情烘托出了當時悲壯慘烈的起義場面。
首先~要先感謝小米兼老驢,ziyue,and 低調(diào)的小九姐的贈票,使喃和喃們有機會在這秋風沉醉的晚上有功夫回憶百年前英雄們....
其次~喃想說~溫姐老了,豪哥老了,校長也不是二十五歲了,就曾小胖還那么青春永駐~
再次~不看戰(zhàn)爭場面,不看故事情節(jié),粵式景色還是挺漂亮的~
最后~喃要咆哮了:編劇阿親~咱情節(jié)能不這么一帆風順不?能不這么一帆風順不?
《英雄喋血》雖然是一部主旋律片子,可我們不應該先入為主,就認為是主旋律的片子就是空洞的說教,顯然該片并走不出這種俗套。但我們,生活在當代社會的人,我們的生活恰恰是這些人用生命換來的一點都不假。這段歷史,我們是不是不應該忘記??。?!
不想再多說什么,只想用片中潘達徽和羅仲霍的一段對話來銘記該片。
我們從生下來就開始失去
失去童年,失去青春,失去愛人
只到失去生命
有什么能證明我們曾經(jīng)來過
我們活過嗎
一場用炸彈做禮花的葬禮
不是誰都有機會趕得上的
起碼在這個充滿鬧劇的年代里
我們能證明
我們的人生不是一場鬧劇
說的多好,我們怎樣活著才讓我們的人生不至于是一場鬧劇呢?他們是為了革命、為了理想、為了民主,為了讓更多人生活得更好。那我們呢,擁有現(xiàn)在的一切,我們是否有更高的理念值得我們?nèi)プ穼ぃ?/p>
《辛亥革命》VS《英雄喋血》,珠影出品,和之前與《風聲》性質(zhì)相同的《秋喜》一樣,我較偏好后者。
沒有北方派的那種刀光劍影、拋頭顱撒碧血、氣勢如虹、大氣凜然的主旋律畫面氛圍,卻從起義的準備著墨來反映革命黨人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顯得更易讓人細膩地體會到人物的情感。
片中人物既有敢為天下先的勇闖精神又有南方人特有的溫和內(nèi)斂,此片的人物刻畫比靠近主旋律的《辛亥革命》更能體現(xiàn)大時代大事件中小個體的真實與歷史價值。
而且最后收烈士遺體的方面,《辛亥》篡改歷史,為了突出演員這樣做實在不能接受。而《英雄》則尊重歷史原貌,贊!
美術指導應該和《秋喜》同一個人吧,或者說珠影的風格一向如是,影片對嶺南特色的背景很講究,拍得很美!
只是我覺得片中溫碧霞的成分過多,雖然也反映當時女性的社會地位與對自身解放的掙扎,但貌似與影片主題的直接聯(lián)系不大,可以適當減少吧。
不一樣的獻禮片《英雄喋血》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0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