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犯罪片,但是整部片并不著重于案件本身,而是在諷刺司法程序的隨意和不公。更多的筆墨在于說這樣的秩序之下對于普通人的影響有多大。
金賢秀不是百分之百的委屈可憐,但是他的遭遇百分之百的值得唏噓。誠然,他有罪,“為了和朋友出去玩,偷開爸爸計程車的罪;接受陌生女子的毒品,并且吸食的罪;沒有為死亡的被害者進行緊急治療,妄自逃離現場的罪;過于慌張而破壞現場的罪;酒醉和毒品還沒有完全退去就開車的罪?!?br>但這些都不是偏頗調查的原因,一星期前吵架搬家的合租朋友,一直提供毒品的心理醫(yī)生
《某一天》劇集看完已經有一段時間。留下的波瀾在心里久久不能平息。所謂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掉給人看。還有什么比一個少年的青春更美好的么?雖然說受到了不白之冤,賢秀成長了,被這社會狠狠地推上了成人之路,相信他不會死,也許會茍且地活下去,也許會以更極端的方式報復這個不公平的社會。也許。。??傊莻€陽光燦爛的,簡單而快樂的男孩子永遠地消失了。誰來為此負責?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沒有做錯什么。這才是最可悲之處。同情也好指責也好,這只是一部劇集。
寫到這里我是深有體會,我也是被誣告
其實這部劇的男主沒有所謂的人設,只是個非常隨波逐流的普通人,不喜歡學習所以考試遲到,想去聯誼但是因為學習忍住不去,也是媽媽眼里的好孩子;一個父母,學校,同學眼里的定義好學生,好孩子,他沒有想過要叛逆,逃離這種生活嗎?內心深處很想很想,但是為了維護那個好形象而一直壓抑自己!如果不是論文不用交了,否則他不會偷父親的車去參加paty,也不會遇到一個與自己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的女主時釋放自己壓抑的內心,(一可能一見鐘情,二可能女主讓他釋放了自己)所以才會一次次越界,最后一切巧合,在警察
看到了嗎,沒有了辯護人,被告人就輕易地丟失了沉默權,被檢察官技術性地設置為公訴人的證人,因而不得不回答公訴人的提問,以自己來證明公訴人對自己的控告成立。普通人以為只需要說出來,而法律人知道如何說才是最重要。
我們常說人性經不起考驗,所以才需要社會規(guī)則和道德公約的主動或者被動約束。而當約束被打破,對人性的試探幾乎總是讓人追悔莫及,因為人的本性,是自私與僥幸。今天,是大學生賢秀作為故意殺人嫌疑人,接受公訴人、陪審員、法官、社會公眾對他的人性拷問
某一天,因為那個大學討論會臨時取消,金賢秀轉身趕去同學聚會,偷偷開了爸爸的出租車,途中遇上了一個女孩子,開啟了他的一段短暫艷遇,也是這一個天,將他推上了不歸路......
一翻云雨后,一覺醒來,女孩竟然死了,嚇得單純的賢秀驚恐萬分,種種跡象指向他是直接兇手嫌疑人,所有的證據對他不利,被捕的那一刻,賢秀的無助、驚慌、絕望在臉上放大凝固,此處不得不贊嘆金秀賢的炸裂演技,真的讓人隨之而驚慌錯亂,崩潰窒息!
這第一集劇情節(jié)奏緊湊,刺激懸疑,讓人有迫切追下一集的沖動
即便如此,我仍然愿意堅持一直以來的認知:沒有反轉,沒有黑化。在看到都志泰紋在身上的無罪推定的一剎那,我就想到了他和賢秀的因緣。啊,原來是另一個冤獄呢。反轉和黑化,只會摧毀這部劇的內在邏輯,相信編劇和導演不愿意親手推翻自己辛苦勾畫的主旨。
都志泰在賢秀身上看到的是自己曾經的掙扎,所以他把自己的經驗教給了賢秀,給賢秀展示自己作出選擇的成就。黑獄是一座最赤裸裸的野獸叢林,弱肉強食就是一切的秩序,泯滅越多的人性,才能活的更好,而獸性最強的人就可以做那個獄霸
《某一天》的最后35分鐘(上)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