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部《一直游到海水變藍》,最大的感受就是和梁鴻一樣,我是不是要回家,開始寫點東西了?
記錄片的敘事方式開始有些墨跡,甚至是無法理解的長鋪墊,好在一章一章講述,越來越現(xiàn)代,越來越貼近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才慢慢開始明白,這個影片想讓我們看見作家的生活。而這幾位作家生活的經(jīng)歷就是我們中國這幾十年的真實縮影,聽作家回顧他們的經(jīng)歷,就仿佛自己也置身處地一般。雖然挨餓我并沒有體驗過,但是貧窮、家庭、交往等問題都是曾經(jīng)和現(xiàn)在真實的自己活著的樣子。作家的偉大之處就在于,他寫的不是你
非常真實的農(nóng)村生活。喜歡余華那段,笑的最開心。但是想的最多的還是梁鴻講父母親那段。依稀記得讀小學時還是寄宿制,我父母長年在外打工,他們是在我讀初中時,就回來了才生活在一起。那時,好像發(fā)高燒。冬天,很難受就跟室友說我先睡覺,然后老師來查寢時發(fā)現(xiàn)了,把我叫去診所看。過程依稀記得不太清楚,第二天我媽來看我了,我不知道我為什么會做出那樣的事情。她帶了幾個包子,我那時候應該是一年吃不了幾次包子。但是我沒收,也沒有停下來跟她說說話,打了個照面就回去繼續(xù)上課了,我成績也不好
有一點點看不懂,故事有一點很瑣碎,很像紀錄片電影,也很像是一部特別的采訪集合。其實在國內(nèi)這樣的片子很少見很少見,題材少見,構思少見,拍攝手法少見,敘事方式少見,但它仍然是部好片子,是在為時代留痕吧。
當然其中最喜歡的,就是加入了一些人來讀各位作家作品的節(jié)選,從作家的生活講述又回到了作品本身。我們常說:“藝術來源于生活”作家們所創(chuàng)作出好的作品,是來自鮮活的所存在的世界里。但“藝術在豐富也豐富不過生活”在這部片子里所呈現(xiàn)的就是這樣,作家來親自講述自己的故事
一部想分享給所有人,但回顧四周發(fā)現(xiàn)沒有人合適的電影,說是電影也不準確,算是一些大作家分別講述自己故事的紀錄片。電影圍繞著鄉(xiāng)村,奔走,文學藝術,百姓。時間跨度也很大,簡介說是“長達70年的中國心靈史”,作家講的很多童年故土的事,有些文革時期等等,不得不說作家的敘述能力太強了,即使代溝很大也足以讓人想象。看完久久不能平復,明明平淡到近乎殘忍卻很讓人動容。有些甚至能感受到一絲“浪漫”。
前面差點要睡著,沒進入狀態(tài),沒有看過這種電影,加上全是方言,后面完全被吸引了
一部需要靜下心看的作品,最讓人舒服愉快的自然是余華老師的片段,雖然那些故事已經(jīng)在不同地方聽過很多次,但還是愿意聽他再次道來,或許是每一次有每一次的感觸吧。
賈平凹片段最記得的是火車上的人們和time to say good bye的bgm,那種回歸故里又終要離開的感覺因為背景音樂好像沒有那么惋惜了,最近一直有人在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征程,而這一代人的征程到底是探索世界的邊界還是回歸生根的故鄉(xiāng),我覺得這是由自己說的算的。
“回歸”這個詞聽起來非常舒服,可到底到哪一步才算得上回歸是值得討論的
“一直游到海水變藍”巨匠之作的紀錄片片 鄉(xiāng)土與中國,文學與生活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7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