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于細節(jié)的注意上,《鐵手無情》和張徹的其他作品相比,尤其是后期,是十分難得的。
被劫的宮百萬家在東光。這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縣,在滄州南。所以劫匪行動后直奔滄州是很合理的。而滄州一直有習武的傳統(tǒng),巨盜也多。比如《連環(huán)套》里竇爾墩的原型就是附近的獻縣人。
谷峰彈的琵琶是十幾品鳳尾頭的式樣,比較典型的明清琵琶,而不是現(xiàn)代常見的二十幾品如意頭。谷峰應該是不會彈琵琶的,他的動作和音樂也配不上,但卻確實是在認真模仿彈挑和掃弦的指法。
指認陳星的鴿子不是憑空拿出來的
邵氏武俠電影,大概是很多人的一個情結。
在武俠電影全盛的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這十年間,“武俠”對于中國人來說,究竟是怎樣一種存在,真的很難用語言形容?!吧凼铣銎繁貙偌哑?,當今天看來是個笑話的大寫“SB”出現(xiàn)時, 人的血液陡然就情不自禁的沸騰了。我們會知道,俠者來了,他們帶來的一腔熱血,一股理想,一身正氣,浸染了我們的青春,我們的生命,讓我們知道這個世界上,無論何時都有這樣的人:或許天真,或許幼稚,或許迂腐,但,無論何時都不會放棄自己的準則和信念。
80年代后生的我們,其實已經“完美”錯過了邵氏的武俠時代,1985年,邵氏電影停產,一代電影帝國轟然塌崩,武俠也逐漸式微,即使《笑傲江湖》、《射雕英雄傳》之類不斷被翻拍(拍得那叫一個慘)也難掩頹勢。但和今天粗制濫造故事都說不清楚卻能屢屢刷出票房新高的電影不同,邵氏的大多數(shù)電影是當?shù)闷鹨粋€“好”字的。正因為“好”,才能長久的留在我們的記憶里,甚至成為一個暗號,一個代碼,喜愛者自然能心領神會。
“好”在何處?每個人或許都有不同的說法
蘆葦蕩廝殺
開頭是一段琵琶獨奏,好指法,鏡頭一切,原來是谷峰,還雙眼迷離陶醉其中。光這琵琶聲就透著股殺氣。接著還是聲音元素,貨郎的撥浪鼓聲音如此攝人心魄,由遠及近,每一次聲響就是離戰(zhàn)斗又近了一部,不由令人心跳加速。
交代幾句就是一場廝殺,有2-3分鐘都是兩個人在蘆葦蕩里互相躲藏,兩個人眼部的大特寫以及汗津津的臉龐,加上背景音樂也是一驚一乍,氣氛緊張之極。
一只蟲子打破了僵局,羅烈一個虎躍騰起,不過這時出現(xiàn)了琵琶,有琵琶就有彈奏之人,谷峰出現(xiàn)了,這是二對一
【鐵手無情】武俠已逝,俠者有情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2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