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去看了《消失的兇手》,說實話,看著電影名,我想起的是《消失的愛人》和《消失的子彈》,后兩部電影無疑都是經(jīng)典懸疑片,不到最后一刻不知道真相,即使是故事情節(jié),也是精彩而深刻的。有了前兩部電影的對比,再看《消失的兇手》,雖然沒有前兩部精彩,但是也很出彩。
電影開頭,就給人越獄的錯覺,挖地道的場景,就是《肖申克的救贖》再版,意外的是地道沒挖通,這是電影的新意所在。電影中的音樂劇,尤其是全民參與的音樂,很像印度電影,簡單的快節(jié)奏音樂,為電影整體氛圍加分不少。最后傅源和高敏雄面對面的戲也很精彩,還有火車上偵探和霍華的打斗戲。
接下來說說故事情節(jié)。
一起去看電影的另外三個小伙伴都說看不懂電影,故事情節(jié)太混亂。我全程看的毫無違和感。
傅源半年不出牢房,呆在宿舍挖地道,一方面是為了挖地道,給自己有一天越獄作準備。另一方面是她享受這個挖地道的過程。對于一個在獄中呆了兩年的人來說,要為單調(diào)的牢獄生活找樂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當她開始計劃挖地道,她的生活突然變的有了意義和目的。這種突然之間
除了幾點摸不著頭腦,其他一切都可以,
1,傅源和松東路是什么交集啊,感覺是摯愛的關(guān)系啊?
2,最后說要給工人派發(fā)糧食搞嘉年華呢?怎么一上來就干架了?
3,屠村的保安隊竟然被一個死人的情節(jié)策反了,而且是全員,只能理解為多年來被富商的殘暴行為累積恐嚇的結(jié)果?
傅源是故意送死的,一為了拖延時間二為了離間富商父子,前情已經(jīng)交待了,松東路把富商兒子抓起來是幫了傅源一把,這樣更容易離間了,而且一旦松東路把她帶回牢房,松東路必定是離開了她,她剩下的也只有空虛而已。
從開始挖地道就預(yù)感此劇沒有邏輯,那個監(jiān)獄在二樓,一面走廊,其他兩面是隔壁監(jiān)獄,都能挖地道就嘆為觀止了,果然越看越不知所云故作姿態(tài)太多了,整個布景道具充斥著廉價的舞臺效果,實在沒辦法融入劇情,香港電影落到如此地步,還是編劇導(dǎo)演的問題,太急功近利湊幾個卡司陣容就急急忙忙搞出來圈錢,也許現(xiàn)在的觀眾看得多片了對電影要求太高了吧,反正我是看不下去沒看完就放棄了
<圖片1>
從事幕后至今已有20多年,但羅志良直至《消失的兇手》才開啟了他第一個“消失”系列電影,當然,影片依然延續(xù)了他一貫的電影風格:格局高智燒腦、氣氛暗黑詭異、人物暗藏懸念、謎局持續(xù)反轉(zhuǎn)。因此,從《槍王》、《異度空間》、《救命》再到系列前作《消失的子彈》,總能讓觀眾在情緒上如坐“過山車”,在經(jīng)歷舒緩、疑惑、壓抑、緊張等起伏后,將所有狀態(tài)宣泄而出,終覺暢快輕松。
作為“消失”系列的第二作,《消失的兇手》看似在陣容上變“弱”,但事實上,作為一部華語懸疑推理片,它無論在娛樂性還是懸念性上,都對類型片實現(xiàn)了一次“全方位“的挑戰(zhàn)與探索,其背后對不同核心的打造,自然也充滿創(chuàng)意與話題。
一、場面:“《消失的子彈》2.0版”
相比羅志良的過往作品,《消失的兇手》在場景上無疑是“漂亮”的。一方面,如《消失的子彈》中兵工廠那般“灰蒙”、“低沉”的氣氛已被削弱,取而代之的是民國年間上?!笆镅髨觥钡娜A麗面貌,足以讓人賞心悅目;另一方面
消失的兇手:福爾摩斯化的民國神探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1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