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時的天鳴 清愣 小演員演的很好 特別是他開頭為父親摔倒時哭泣的時候 我就覺著姜師傅應該是看重他這個人 德行好 可影片后半段時 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沖突 時代更替 人物抉擇 我覺得這反而是顯的不在一條線上…… 但是 縣文化局來人想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時的這段實在是讓我想起了.《孫子從美國來》目前的國內(nèi)做的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和宣傳 都只是走個形式 永遠都是只停留在表面上 悲哀的是 即使是認真的宣傳了 大多數(shù)人連同我 也是不太提的起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 唉 真是悲哀……
近日,著名電影制片人方勵在網(wǎng)絡直播中下跪磕頭,懇請各大院線經(jīng)理為吳天明導演遺作《百鳥朝鳳》增加排片,引起網(wǎng)絡熱議。
方勵下跪的效果來得如此之快,《百鳥朝鳳》14日的排片率從之前的1%左右大漲至4.5%,單日票房超過700萬,一天的票房比前面8天全部加起來的票房還多....總票房突破1千萬。
這叫什么?有人為他的情懷和義氣鼓掌,認為他試圖喚醒果然對優(yōu)秀電影的認知??墒?,以直播下跪的方式,這跟在路邊下跪的乞丐有什么區(qū)別?這不是道德綁架是什么?和微信朋友圈里“不轉不是中國人”“轉了就能發(fā)大財”之類的又有什么大區(qū)別嗎?
市場決定院線的排片,影院又不是慈善機構,自然要考慮成本和利潤。只要觀眾熱捧,院線沒理由有錢不賺?!?a href="/w/id359750.html">大圣歸來》就是如此,上映初期排片量也很小,但隨著口口相傳的好口碑,單場上座率節(jié)節(jié)攀升,影院的排片量自然立即加大。
方勵是優(yōu)秀且成熟的制作人,他有一百種一千種一萬種的方式去宣傳電影,卻直接選擇了最粗暴最博眼球的方式。是的,很多人進入了電影院,票房過千萬不知道是不是滿足了你們的期待,或許還遠遠沒有。
這不該算是篇影評,而是個小考據(jù)。
第一幕 嗩吶
嗩吶曲《百鳥朝鳳》是何時何人所做已經(jīng)不可考,但建國后有記載的曾廣泛流行于山東、安徽、河南、河北等地,作為喪葬曲。從形式上分析,與傳統(tǒng)的嗩吶曲相比,因為增加了模仿鳥叫的環(huán)節(jié),使普通人更能欣賞;而群奏的形式,又滿足了大戶人家好排場的心理。
作為高級喪葬曲,好評。
但是……也始終是個喪葬曲?!艾F(xiàn)世無可戀,則修來世”這是任何人都會有的基本想法。從而衍生出來的慶生慶死,便是未知世界與現(xiàn)世交界的點。在一個普通人的人生只需用“生老病死”四個字即可概括的時代,一曲《百鳥朝鳳》,真是對其人生莫大的禮贊。而進一步想到那亂世百年,一個人若能夠完整平靜地經(jīng)過“生老病死”的過程,最后在嗩吶曲中落入黃土,那我們還要說:這人是幸運的。而這也僅僅是百年。
[img=2:C][/img]
1953年,來自山東的26歲嗩吶手任同祥在全國會演中演奏了一曲《百鳥朝鳳》。
以曲子的內(nèi)容來看,這是首注定紅不了的曲。
想象一下
看過電影的想必都感覺到導演在刻畫焦三爺固執(zhí)的一面時筆墨頗多,說是一種表現(xiàn)不如看做是反諷。他自身同一些傳統(tǒng)的文化之間保有的一種自視清高,故步自封,求傳承又孤芳自賞,不把文化大眾化的心態(tài),就是傳承最要命的一刀。在與西洋樂隊做對比的時候,似有丑化嫌疑,把西洋樂隊搞得不倫不類,管弦樂隊,搖滾,流行,一頓雜糅,想體現(xiàn)其媚俗,反襯嗩吶這類傳統(tǒng)樂器演奏的純真,不以吸引大眾喜好為目的。然而這些老舊的理念(比如紅白喜事請臺演奏)早就被更開明的思想所取代,人們在思想上的解放已經(jīng)認識到單純的欣賞所謂藝術而非老傳統(tǒng)強調(diào)的工具作用。當人們不在需要這個工具的這種作用時,當然地就遺忘了這一文化。與其歸咎于西洋文化的入侵,造成市場競爭,不如去自身找原因。在結尾藍玉和秀芝的工作是古建筑改造,導演還是強調(diào)我們自己的文化沒有保護好,而原因值得反思。
有關《百鳥朝鳳》的種種推介與爭議,最有趣的一點在于——沒有人評價它好不好看。
我在諸多的影評、推薦中所得知的,是一個吳天明導演大體的生平——偉大、令人尊敬的一生。也知道了一些他和第五代導演的前塵往事。張藝謀說沒有吳天明就沒有《紅高粱》,就不會有他。這些文字確實能夠勾勒出一個令人敬佩的電影人。但是有關這部電影呢?
關于《百鳥朝鳳》電影本身,談及最多的大概是思想內(nèi)涵——電影在傳達什么。但是卻沒有一個人正面評價一下:這部電影到底好不好看。
說起來都是,它有這里那里的不足,剪輯上的,制作上的,理念上的,但是吳天明導演是個很尊敬的人,值得我們?nèi)ル娪霸壕拺阉?br>為什么會這樣?
因為這部電影真的不好看。
談談我對《百鳥朝鳳》的看法:
首先,我很奇怪為什么沒用方言拍攝。拗口的普通話說出來,我都要在腦海里再腦補一遍陜西腔調(diào),很不舒服。有些臺詞,能想象到用陜西方言說出來的那種韻味,效果一定是天差地別的。
然后,我和一起去的朋友都以為《百鳥朝鳳》這首曲子出來的時候,會技驚百座
<圖片1>
早兩天在推送圖文《下跪的不是藝術電影》的文末,我立了一個flag:說《百鳥朝鳳》會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片子,但絕不會是一部非常好看的電影。立這個flag的時候,我還沒看電影,但我其實有閱讀過一些有關于這個片子的資料和評論,甚至關于吳天明導演的生平,說白了,就是我心里有數(shù)。
我知道一部分觀眾的好評是站在什么角度闡釋什么情懷,也了解部分差評又是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表達著什么觀點。于是我立了一個比較折中的flag,只是后半段的措辭顯得武斷,有人因此很有意見。但看過電影之后,我依然堅守這樣的觀點,畢竟我輩也很有情懷,表達出去的觀點就應該堅守,縱使你們看了都不開心。我也要像焦三爺誓死捍衛(wèi)嗩吶一樣,誓死捍衛(wèi)我的觀點。
觀點不是寫給別人看的, 是寫給自己看的。如果你實在難以接受這種觀點,你完全可以認為我是在私心捍衛(wèi)自己的觀點,自己立的flag,跪著也要扶起來
【百鳥朝鳳】我所信仰的,我所堅守的……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8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