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我的解放日志》之后被這種細膩的生活流一下就吸引了,把這個編劇的《我的大叔》也翻出來看了。
劇里李至安離開后,樸東勛在電影院看李滄東的《薄荷糖》,經(jīng)典的火車軌道鏡頭占滿銀幕,電影里男主的絕望似乎和樸東勛的心情重合,人生就是由這樣一件件事情累積,電影里男主的情感最終會爆發(fā)在一聲怒吼之中,不同的是,目睹了另一個男人艱難的一生的樸東勛選擇拿起手機,堅定不移地說:“李至安,給我打電話”。話畢,我的眼淚立刻掉了下來,是多美好的人才會在自己亂七八糟的人生中依然堅持給他人以光明。
終于看完了《我的大叔》忍了十六集,最后一分鐘,突然哭得稀里嘩啦。結(jié)局無解,因為生活無解。樹猶如此,人何以堪?當(dāng)然,我相信世上并無大叔這般完美之人,因此也不會有如此虐心之故事。散了吧,不散的是生活,fighting !
我從這個劇背后看到了儒家文明。
這個文明對于韓國人的影響,某種程度上已超過了五四運動與建國以來多場運動所洗禮的中國人。
孔夫子對于夫妻之道、父母子女之道、兄弟姐妹之道早已做出了系統(tǒng)的規(guī)范
愛情是面照妖鏡,能讓我們看清自己看似可憐的面具下最可恨的一面。
先認(rèn)清自己最可恨一面的是至安。當(dāng)至安聽到東勛知道自己曾經(jīng)殺過人的時候,她只是感到恐懼和沮喪。只有當(dāng)她聽到東勛明知她殺過人,依然愿意為她奮身肉搏的時候,她才獨自蜷縮在路邊痛哭不已。東勛對她的愛,讓她認(rèn)清了自己最可恨的一面:原來自己為了錢,可以毫不猶豫地去陷害一個善良的人,一個跟自己同樣可憐的人,一個唯一愿意對自己好四次以上的人,一個自己喜歡的人,一個愿意為自己奮不顧身的人。面對一個如此可恨的自己
解放日記前四集太平淡了,于是轉(zhuǎn)戰(zhàn)到這里看劇情更跌宕的治愈系
整體感覺比解放日記情節(jié)更立體。一個是盛夏、烈日下的壓抑,另一個是寒冬里的憋屈。如果同是在emo情緒下看的話,解放日記很難讓觀眾有排解,做到解放的感覺(在主角說些哲理時,反而會反思,真的是這樣嗎),而大叔會讓人感覺“人人不易,生活不公”的普適感和感同身受,“就算失敗也可以幸?!?br>開篇立場就很清晰有趣,多重角色和各自特征跳上舞臺,比如部長們的頭像在一個象棋盤被翻滾的動畫展示,很有趣
挺有趣的,我看個電視劇,凈粉些男n號和女n號……
《我的大叔》挺陰暗的劇,后面一點一點,有光照進來,一點一點,暖起來。人生,能是這么簡單的么。人生本來就很難。
圖1和2是有點無厘頭的一對配角cp,落魄轉(zhuǎn)行了的副導(dǎo)演和18線一直失敗的小演員,但是圖2溫暖的地方,就是在小演員說心事的時候,馬上起來出門說過去的樣子。問,要不要我過去,聽到不用以后,依然過去了的樣子,像不像年輕時候的愛情?
圖3是這部里我最愛的角色。最悲憫最可憐最無稽的家伙,我甚至覺得他的悲,比女主要強百倍
《我的大叔》:喪喪的溫暖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