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沖著這名字看得這部電影。
近兩年擱這塊兒討生活,多少有點兒感情。
新街口這地界兒好啊。
往南走到商業(yè)明珠西單,往西通西直門,一拐彎就上了中關(guān)村南大街再往北就一路民大人大北大連著北京的文脈。往東就更好玩了,多走幾步就上平安大街,奔東,一路上經(jīng)北海北門,蓮花市場,南鑼鼓巷直到東四十條。這么一塊風水寶地。你說它藏龍臥虎也行,這兒有魯迅故居(已經(jīng)快拆了),梅蘭芳故居,輔仁大學舊址。你說他藏污納垢也說得過去,一條條小胡同里多少個小理發(fā)店,你知道它做什么營生的?
電影新街口也好。
瘋狂的石頭之后,多少電影裝黑色幽默,撓著你笑。可你真笑不出來。我看新街口,倒是一個人咯咯樂個沒完。因為看了劇透,所以三舅被刺,三兒死那段直接跳過去,沒敢看。我受不了喜劇里摻和悲劇,搞得你又哭又笑,鼻子冒泡。我喜歡八十年代,喜歡八十年代新街口的市井氣。那是百廢待興,一個硬幣就是一個機會的年代。英雄相識于微,草莽蓄勢待發(fā),胸懷珠璣者流落于市井之間的年代。從板帶兒賣酸三色兒的精明勁兒,我就知道這家伙,將來指定身家過億
就像<<青紅>><<孔雀>>一樣,<<新街口>>試圖向我們重現(xiàn)一個時代的片斷...在人們開始淡忘的時候.有人說拍得不真切太做作,我的記憶也不確切,好像就是這個味道吧.要在短短的90分鐘里把那個年代的所有特色元素都表現(xiàn)出來實屬不易,還要拍得有趣,一個非專業(yè)的導演難免會犯堆砌素材的毛病.在二十年之后的今天看那個年代的故事,覺得好"傻",但生活不就是這樣一步步走過來的么?
回味,如果你有那個年代的記憶.唏噓,如果你是如此的陌生.這就是電影帶給我們的感覺,黑暗中的90分鐘.
前幾天還說,《瘋狂的石頭》是中國喜劇新的嘗試。今天又看了部雪村一個人的嘗試——《新街口》
據(jù)說雪村自掏腰包300萬拍的這部自導自演的片子,號稱要賺600萬!雪村就是雪村,果然牛氣沖天!
可惜,這個600萬真不是那么容易賺。
《新街口》緊跟的《石頭》后面上市,不知道是會借上東風,還是會撞死在前面漫天落下的石頭壘起的高墻上。
拼新意,拼劇情,拼技術(shù),《新街口》都拼不過《石頭》,但是不能忽略雪村的作用,雪村還是有固定的粉絲群體的,更為重要的是,雪村透過這部電影表達了他的一種電影理念——雪村眼中好的電影應該是個什么樣子的。
雪村肯定很喜歡《陽光燦爛的日子》,《新街口》明顯在向這類影片學習。但畢竟,雪村不是姜文,雪村使得《新街口》過于的幼稚可笑,盡管雪村這次真的很用心。印象頗深的是雪村這次利用穿插的記錄片來做時間的引線,確實值得稱道。
PS:認識了一個家伙,黃渤,《新街口》里的板兒帶和《瘋狂的石頭》中的黑皮,很有特點的新人
回家很晚了
沒有睡意
就看CCTV6
看到這一段,
激情一段
剛要入港
要求避孕
然后滿世界找套子
然后下雨,找不回房間的路
然后把套子吹起來
拍了個響
照舊看的盜版,因為對雪村沒信心。
技術(shù)粗糙,視覺語言不講究這就不說了。
好的是第一肯以底層視角講一個八十年代初的故事。第二是除了雪村幾個主要演員的表演還不錯。第三是結(jié)尾很好玩。
不好的是最后幾場戲死了黃三和警察,太沉重了也沒必要。不想猜測主創(chuàng)者的意圖了,總之多余。
徹底的喜劇可能更成功。
比預料的要好,但是沒好太多。
看著板帶,我就想到了瘋狂的石頭...
班泥路,牌子!!!
沈紅長的不錯,就是那聲音...感覺象人妖...
脫的還滿大膽的
“新街口”留給步入知天命之年的人們的回憶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9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