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殺戮---無需擔憂
在拉斯維加斯的軍事基地工作,操控位于阿富汗敵區(qū)領空的無人駕駛戰(zhàn)斗機。托馬斯開始懷疑自己的工作,尤其是當他們被CIA的人所指揮,不得不屠殺那些無辜的民眾時。
主角先生,這,將是(也已經是)現實與事實了,無需過度懷疑!
就像第一批拿起機槍射殺的射手們,是否也會考慮,這種遠程行為的不端,而反思,應該是要拿起滑膛槍面對面、排成行,對射!
呵呵!
這是一部美國政府為自己殺人而辯護的電影,片子毫無保留地炫耀美國無人機的打擊能力,目的是讓那些小國家了解他們的本事和打擊能力,想殺誰就殺誰,殺人就跟踩死一只螞蟻那么簡單,只需要相關安全部門下一個命令,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無需跟任何國家解析,這就是他們的能力和本事,看你們這些小國家怕沒,還不快點乖乖聽話?而那些操控武器的人的良心譴責,要表示美國人是善良的,你看,他們只想殺強奸犯。是中國人都要看這部片子,看清楚自稱上帝的美國政府是用什么方式殺人,都殺了什么人,他們就是一個反人類的政府,在他們眼中美國利益第一,其他人類和種族的生命就是螞蟻一樣,不需要人道,甚至不是人。不聽話的都殺光他們。
看預告的時候就已經大致猜到故事結構了,典型的反思片。
首先看到的是錯位。
經驗豐富的F-16飛行員如今坐在集裝箱里邊飛咖啡邊飛地獄火。對于有的人來說,這就是夢想,上陣殺敵的同時,每天還能老婆孩子熱炕頭,完全沒有生命危險。但是有的人,會思考自己是懦夫,坐在屏幕后面如同一個COD的gamer一樣。對于后一種人,藍天才是他們的歸宿。如同碧海藍天里的潛水員一樣。對于人生的歸宿,總不是他人能理解的。他們只是執(zhí)著的堅持著在前一種人看來病態(tài)的思維。而與周圍的環(huán)境格格不入。
其次看到了信仰的迷失。
床頭的十字架,屢次的出鏡,暗示了基督徒信仰的根深蒂固程度。這對濫殺無辜造成的沉重心理負擔形成了鮮明的因果聯系。如果我們同被殺的恐怖分子一樣無視連帶損失,為了殺而殺,那我們與他們的區(qū)別在哪里?長官的答案就是沒有區(qū)別。我們停手了,他們會停嗎?所以,我們不能停手。
最后,是救贖,亦或者,逃避。
違背操作規(guī)范,消滅了不是目標的目標。對他來說,是種解脫,是種救贖。但是,我卻覺得,這只是上一次任務逃避的繼續(xù)。他沒有辦法發(fā)布命令
如果說戰(zhàn)爭是一首詩,那么硝煙就是這首詩的韻腳,只是詩中的主體不會是羽扇綸巾,甚至不會是飛機大炮,而只會是血肉陳尸。即使沒有人真的希望如此。
[善意殺戮]就像是一首掙扎的敘事詩,一部游離于好萊塢體系外的戰(zhàn)爭片。[獵殺本拉登]最后會留有一抹悵然若失的傷感,但故事的過程中卻從沒有懷疑過這個任務,女主角的信念更是一直那么堅定;[美國狙擊手]雖然同樣通過家庭表達了戰(zhàn)爭對一個英雄的殘酷影響,但凱爾始終堅持著自己的目的,終于狙殺了伊拉克狙擊手為其死去的戰(zhàn)友報仇;更不要提[逃離德黑蘭]這種本來就事出有因的偽戰(zhàn)爭片。而[善意殺戮]中所表現的卻是無盡的掙扎,女副駕駛諸如“那是恐怖分子的所作所為,什么時候我們變的和哈馬斯一樣了”“毋庸置疑,我們就是生產恐怖分子的工廠,基地組織所擁有的最佳征兵工具”之類的臺詞,在很多美國人心中也許根本就是大逆不道,而湯米對自己的任務也從未有過堅定的信念,他只能像一個落魄詩人,不停地用酒精麻醉自己,換回虛無中那短暫的美好。
安德魯·尼科爾從來就是一個不缺想法的人
《善意殺戮》人在做,天在殺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2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