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片子,但貌似尚未人提到這一點,影片末尾,Mima取下墨鏡說“No,I‘m real”,聲音是Rumi的。
————————
劇情主線實則非常簡單,就是Rumi人格分裂,臆想自己為Mima,殺死四人,殺Mima未遂。
之所以令人費解并爭議紛紛,因為結構復雜,見下圖:
上圖詳析如下:
1. 全影片可分為5個主要人物(紅色是真實的,藍色是虛擬的);其中,藍色的Yoko,雖然是劇中劇Double Bind的虛擬角色,但也有自己的故事主線。
要點:影片共有4個故事(放在上圖四角);并不是僅僅從Mima視角
不討論劇情了,設計精妙,推薦自己看。這么看不光是國內,日本那邊業(yè)內也是在走下坡路是吧?這97年的動畫作品我感覺比近十幾年絕大多數(shù)院線動畫都經得起推敲。
看的時候一直在想,現(xiàn)代影視行業(yè)到底是以一種什么樣的眼光去看待剛入行還未成名的年輕女性呢?至少從這部電影來看就是用盡全力地去物化,直到對方羽翼漸豐有力反抗為止,在那之前完全秉持著物盡其用的思路,一點不浪費。太多女性明星早期都多多少少拍過點不堪回首的東西,是她們自己想拍么?絕大多數(shù)的應該不是,這部作品也是很真實地表現(xiàn)了這點。
我覺得留美和變態(tài)癡漢都是女主的里人格。癡漢是創(chuàng)造出來保護過去自己的,留美是創(chuàng)造出來承擔一切殺人過程和后果的。最后女主是兇手,她干掉了在自己演藝事業(yè)上侮辱了她的人,編劇攝影師男經紀人,殺了過去作為歌星的自己的人格,自己創(chuàng)造的癡漢人格,并把留美永遠鎖在心里的精神病院,完成了自我的升華。
《未麻的部屋》中未麻一直為自己放棄偶像轉型為演員這個選擇,承受著公司同事及上司的期望和粉絲們的不解與指責。同時也因為這個選擇在初期遇到挫折時,對自我產生了懷疑。在這樣外部與自我的雙重壓力下,產生了另一重人格,導演為女主角未麻設計了一個身著偶像演出服的分裂人格。該人格的首次出現(xiàn)是在未麻演完強奸戲回到家里臥床痛哭時,從電腦的屏幕中浮現(xiàn)到房間中。這里涉及到本作品最重要的場景“未麻的部屋”,所謂“部屋”就是房間的意思。“未麻的部屋”主要有三個層面的指涉,一是未麻自己生活的房間
摘要 由今敏執(zhí)導的動畫《未麻的房間》是一份非常值得研究的文本。在此篇論文中,作者引入了第二電影符號學理論和精神分析理論對該影片進行了讀解,重點闡述了影片為觀眾所呈現(xiàn)出的視覺與欲望的關系,以及影片的“成長”主題和由動畫媒介構筑的“鏡像”。
關鍵詞 動畫 文本 未麻的房間 精神分析 電影符號學
英年早逝的日本動畫大師今敏用他短短十余年的動畫導演生涯為觀眾帶來一部又一部動畫史上的經典。今敏所導演的動畫帶著鮮明的個人特色,夢境與現(xiàn)實的交疊和人類敏感的神經成為今敏諸多作品中的共同主題。《未麻的房間》(Perfect Blue,一譯《完美之藍》,以下簡稱《未》,1997)是今敏執(zhí)導的第一部動畫電影,也是筆者認為最能代表今敏創(chuàng)作理念的高質量作品。它是一個關于看與被看的典型文本,是對視覺和欲望的深刻探討,引出了大量的心理學尤其是精神分析話題,值得我們認真品讀。
視覺關乎欲望:被凝視的未麻
來自偶像歌手團體CHAM的核心成員,年輕女孩霧越未麻在事務所的安排之下不得不單飛并開始自己的演員生涯
無破綻解析:未麻的部屋——其實是間警察局審訊室。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