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尾字幕里顯示是1988年,那正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
這部片子,單看特技,在那個時代都不比好萊塢差太多。想想在那個流水作業(yè)的電影年代,這樣的片子也算認真之作了。
相比較特技,影片中的場景其實比較簡單,但是幾個人的影片中,卻讓人覺得有一種中國的古典美感。就如過去的很多神怪小說,簡簡單單,卻讓人覺得浪漫。講的是鬼,卻讓人覺得很美。
不足之處么,就是一些人物情緒的變化有點突然,某些情節(jié)轉換有點快。港片過去的無劇本創(chuàng)作,和上面說的流水作業(yè)大概是主因。
看看那時的影片,再看看現(xiàn)在的古裝大制作,就能發(fā)現(xiàn)影片真正的靈魂在哪里。雖然豪華的影片更惹人注目,但是美麗的故事才讓人回味。如果兩者能結合到一起,就一定是好片了。
不得不說黃沾的音樂,那特別的嗓音加上古典味道的歌詞,不論是笑傲江湖還是這部畫中仙中的歌曲,都讓人感受到中國味,正兒八經(jīng)的中國味。
小學或者初中時代看過這部片,那時候看了很多王的鬼片,個個是善良又美麗的女鬼,對她很是癡迷啊
一,天階夜色涼如水
當時看這部電影時,已有珠玉在前。早就被小倩和寧采臣的生離死別弄得感傷不已,再看小賢時,她還是小倩,什么都沒變。眼神,依然哀怨。豐姿,依然銷魂,神情,依然楚楚,動作,依然輕盈。
就像戴望舒筆下《雨巷》的那個“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小賢在本片中一如既往的我見猶憐,故事情節(jié)也是毫無新意的陰陽兩隔。
只是身邊人,不再是張生。換成了身形高大,卻稍顯清減的吳啟華。
小賢身高一米七有余,而華鍋身形高大,兩相映襯,佳偶天成。
此刻,故事開始,小賢未成孤魂野鬼,還是嬌羞動人的新娘,一切如此熟悉。就連薛芷倫,也不過是由小青變成了貼身丫鬟而已。
彼時的華鍋,還是百無一用的書生,正在徹夜苦讀。可惜沒有紅袖添香,但依然孜孜不倦。
華燈初上,夜色如水。
月光照在無數(shù)個像吳啟華這樣的人身上,照耀著十年寒窗。
二,輕羅小扇撲流螢
羅衫輕解,衣帶漸寬。 故事發(fā)展到中段,起了一個小高潮。
小賢終于在“眾望所歸”下又一次的成了善良的女鬼。而彼時的華鍋還和我們的捉鬼小子元彪同學對牛彈琴。
“畫中仙”近乎完美!香港鬼片,懷舊情結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5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