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片市場不大景氣,靠黑社會片和犯罪懸疑片的還能獨領(lǐng)些風(fēng)騷。張家輝自從憑借《證人》得到過一次金馬影帝之后,就像犯罪片專業(yè)戶似的,一部接一部的演繹著不同的壞人。別說,張家輝的扮相亦正亦邪,他演繹的好人和壞人差別很大,壞人演繹的都很瘆人,算是有實力的“犯罪專業(yè)戶”了。
作為一個女兒的父親,我想我與其他很多愛自己女兒的父親們一樣,看了《大追捕》之后會有一種獨特的感受,那就是父愛并不比母愛遜色,同樣是無私無所求的,因為我是你爸爸。
影片里三個父親,其實都是深愛自己的女兒,哪怕是王敏德飾演的控制欲極強的名人父親,骨子里依然是愿意把自己的全部都給了女兒,盡管這個女兒不是他的骨血,卻傾注了他所有的心血,這一點從他繼續(xù)撫養(yǎng)女兒的女兒也可以看出來。我個人認為,導(dǎo)演在處理這個角色上,沒有落入非親生父女亂倫的俗套,讓整個故事上了一個檔次,畢竟這種套路在國產(chǎn)苦情劇、家庭劇中可以有,而且經(jīng)常有,但《大追捕》里真沒有。
真沒有就對了,讓整個影片的基調(diào)盡管血腥暴力卻不失深沉陽剛,案件都很慘但人格不亂,在正常人能接受并可能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范疇里,探討父女關(guān)系。王敏德與任達華飾演的父親都愛自己的女兒,卻都很失敗,一個是因為自己的成功造成的失敗,另一個是因為自己的失敗造成的失敗。但他們的初衷都是好的,也是很多人走過或正在走的路,尤其是到了青春期,女兒與父親之間勢必產(chǎn)生距離與沖突
內(nèi)容:王遠陽(張家輝)因被冤奸殺女朋友依云入獄二十年,出獄后為了愛女又再次涉嫌一起兇殺案,為了保護女兒自己制造所有一店指向自己最終跳樓自殺。
電影主線其實是女兒失手將喝醉對自己辱罵的外公推下樓,剛好渣渣輝看到,處理了尸體,制造了相關(guān)的證據(jù)將矛頭指向自己,畢竟自己有前科,很容易混淆真相。頂罪的劇情很像東野圭吾的《嫌疑犯X》,但是個人覺得這部比那個電影好看很多,不在劇情重在表演和一些細節(jié)吧,劇本的話還是有些地方還是不太經(jīng)得起推敲,比如影片用很重的筆墨交代任達華(警察)的妻子死
由張家輝飾演的王遠陽從片頭到片尾都開不了口,所有的情感都只能從眼神中流露。全片令人映象最深的兩個眼神流露:一是王遠陽出獄后意外碰見自己的親生女兒徐雪,隔著一扇百葉窗能感受到王遠陽再遇親生女兒的激動;二是在王遠陽最后自殺時,站在天臺毅然決然準備為女兒頂罪的堅定眼神。
"換腎算什么,為了女兒命都可以不要。"由任達華飾演的警官林正忠在片頭的感慨竟一語成讖,正是那一刻讓王遠陽決定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取女兒徐雪的清白。一個具有極高智商的失語父親,在與林正忠駐足片刻的同時
有多少人坐到影片最后的最后,聽完了片尾曲《向陽花》?
如果沒有聽完為整部片子畫上一個相對圓滿的句號的這首歌,或許您并沒有為這部片子打上一兩顆星然后大放闕詞說“這片子極爛極不值得看”的理直氣壯。
坦白承認,這部電影的劇情真的簡單的不能再簡單——
家暴毆打女兒徐雪(文詠珊 飾)的父親徐翰林(王敏德 飾)在重擊、焚石、沉海等恐怖手段之下“離奇死亡”,警探林正忠(任達華 飾)開始著手調(diào)查真相。電視開始30分鐘后就已然看出:徐雪是二十年前慘死的徐依蕓(文詠珊 飾)的女兒,而當年被指控奸殺徐依蕓獲罪入獄的王遠陽(張家輝 飾)必然無辜含冤,而且他極有可能正是徐雪的爸爸。
所以電影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有兩個,一是徐翰林到底是怎么死的,犯人究竟是不是王遠陽;二是二十年前的案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最終電影呈現(xiàn)給我們的劇情是:徐翰林的死是因為他在毆打女兒徐雪時被女兒推倒意外跌落露臺摔死,而這一切被出獄后一直默默關(guān)心(監(jiān)視/偷窺)女兒的王遠陽從望遠鏡里看到,于是他主動出擊,用重擊、焚石、沉海等恐怖手法將徐翰林毀尸滅跡
我覺得張家輝演這個電影的時候應(yīng)該很郁悶,因為從頭到尾,他都沒有講一個字,不愧是影帝級的人物。一個被父親高壓管制的女孩,一場被隔離的愛情,一個變態(tài)暴躁的父親,在失手殺死養(yǎng)女之后,又設(shè)計把孩子的父親送進了監(jiān)獄。刑滿釋放后,應(yīng)該平穩(wěn)生活的父親,卻看到了在心愛女孩身上發(fā)生的事在自己女兒的身上重演著,可是在還沒來得及報復(fù)的時候,女兒卻失手將暴躁的父親推下了陽臺,于是,父愛使他走上了為女兒頂罪的道路,卻因為碰上個較真的警察,而使他不得不做出細心的鋪墊才能一步一步誘導(dǎo)警察相信他就是殺人的兇手。在電影的最后,警察對女兒說“記住這個人”,看著照片,女兒留下了眼淚,因為,她嘗到了父親的味道……
《大追捕》披著港片皮的大路貨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9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