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兒童節(jié)快到了,推薦大家看一部豆瓣評分8.3分的法國電影《童年的許諾》。影片改編自法國著名作家羅曼·加里的同名自傳體小說, 講述了一個理想主義的母親立志讓兒子出人頭地的成長故事。影片于2017年10月上映,獲第43屆法國凱薩電影獎最佳女主角、最佳改編劇本等四項提名。
羅曼·加里的傳奇人生
羅曼·加里的一生頗具傳奇色彩,他是二戰(zhàn)期間猶太出身的飛行員、法國外交家、小說家、電影導(dǎo)演,也是龔古爾文學(xué)獎歷史上唯一一位兩次獲獎的作家。
他1914年生于立陶宛,是俄裔猶太人,7歲隨父母到波蘭
在住所附近漫步,經(jīng)過這家戲院時發(fā)現(xiàn)“La Promesse de l’Aube”正好有一場,聽不懂也照看,沒想到換來的是非同凡響的體驗。法國院線可以沒節(jié)操地播上半小時的廣告,卻讓我看到從沒看過的Charlotte Gainsbourg “Rest”的宣傳片,我也就不該抱怨了是嗎?
電影開篇沒多久就被感動得灑淚,直到結(jié)局時反而因為時差感要睡著了。如果要說Charlotte所謂的演技巔峰,我可以驕傲地說這部絕對是了!不光是她太出色太出彩了,是整部電影的製作,剪輯都相當(dāng)完美,應(yīng)該說比我看過的法國電影都更完整飽滿
生命總是一個十分復(fù)雜而多元的命題。在歷史的長河里,人們終其一生尋找人生的意義。
有人說,生即為獨立,即應(yīng)該擁有獨立的自我,獨立的思想,為自己而活,但沒有人預(yù)知,自己是什么樣的人。
如果有人不斷在我耳旁說著,你會成為什么,那也許就會成為自我實現(xiàn)的預(yù)言。但如果沒有,就像大多數(shù)人那樣,不斷走著,前行、止步、倒退,總是在時空中走著,不知道為了什么,尋找本身成了意義。
當(dāng)世人讓我們以為已經(jīng)成為一切,成為獨一無二的存在時,恍然間或許,有過那樣虛幻的漂浮著的感受,但只有自己知道
童年的許諾 剛開始看的時候 覺得一個母親的重要性 她的一言一行 甚至于一個表情都在對一個幼年的孩子產(chǎn)生很大的反應(yīng)
在以后的生活 我們要思考 是否要求我們的子女去完成我們說給他設(shè)定的東西 男主一次次 憑著母親對自己的影響 一步步朝著母親所希望的方向一直邁進著 這給了他很大的鼓舞 可以說 如果沒有母親這一路來的一切 這個兒子可能就不會完成他所謂的這些功成名就吧 可是 這樣真的好嗎
《童年的許諾》|母親與孩子的成長之旅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3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