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河淌呀淌呀向前淌,大雁飛呀飛呀向遠方,花兒開呀開呀展笑容,陽光燦爛多芬芳……”一天走在路上,不知怎么就想起了小學時的校歌。
路已走得太久,回過頭去,那些熟悉而陌生的面容無從憶起。好像近在眼前,仔細看看卻又隔了層磨砂玻璃。誰戴了眼鏡誰松下了辮子,誰扳贏了手腕誰跳起了皮筋,誰打架哭了一個人走在夕陽里,誰大掃除留到最后倒著拖完地。怎么說也是我們這些猥瑣大齡青年的純真歲月啊。那時只需要做別人告訴我們的事,不需要怎么多想,偶爾也會有波折,不管怎樣,一步一個腳印地就這么走了過來。
一眨眼就來到了大學,沒人知道怎么過來的——真的是一眨眼。再一眨眼大二了,常有人打趣自己,是大了,還是二了。有時周末早晨倦在被窩了,又想起了高中時在宿舍里幸福的吹牛歲月。還有那些自以為是的寫詩的歲月,惆悵啊迷惘啊憂傷啊翅膀啊理想啊力量啊,嘴角啊眉毛啊驕傲啊微笑啊味道啊,模仿著歌詞填上各自的韻腳,仿佛真成了詩人了。
如今早已經(jīng)放下了那些無謂的韻腳,仿佛整個的熱情都已經(jīng)在那個畢業(yè)的暑假消失殆盡。未來永遠爭不過過去
我不懂電影也不懂藝術,我不知道好電影應該是怎樣的,但我知道這部片子讓我想起了我的青春歲月。像我那個破敗混亂的中學,彌漫著臭襪子味道的宿舍里,一群男生有多少猥瑣的笑話猥瑣的念頭猥瑣的動作啊,見到心愛姑娘的拙劣表演,打假時的裝狠扮熟,落荒而逃時的狼狽不堪,還有那些骯臟不堪的小動作,我知道在誰的眼里這些都是猥瑣的,但我懷念它,只是因為我愛它而已。
直到電影的最后10分鐘,我還固執(zhí)地認定這個片子不知所云。吃著零食,為一個陌生的年代特有的場景發(fā)笑,聳聳肩,訝異著為什么那么多人竟為此叫好,為此感動。
只是當絢爛得流俗的舞臺上吉他弦那樣一撥,畫面流動著蒙太奇式的倒敘,從前的細枝末節(jié)洶涌噴薄,屏幕底部歌詞滾動,于是我的眼淚竟在戲謔笑聲的后一秒奪眶決堤。
這不是一部足夠好的片子,沒有足夠好的銜接緊湊與吸引力,沒有強有力的言語劇情和畫面。但無論如何數(shù)落,都敵不過在心里那樣蜻蜓點水卻直中要害地觸動。夢想這話題早已不新鮮,但能玩味得如此直白而讓所有人沉默的,卻著實鮮見。
所以說,與其說這是一場感動,弗如說這是場喚醒。每個人最后,都撕開了自欺欺人的傷疤,問候了塵封的夢的含苞。所有的喜悲都獻給了自己最沖動稚嫩卻最為真誠的未完成的愿望。于是看當下,平靜的習以為常的當下,都像是一場場夢想的祭奠。
我記得我小學三年級的時候,語文老師說今后我們要用鋼筆和作文紙寫作業(yè),不許再用鉛筆和田字格了。那種痛心,我至今感受得到
對于青年導演暫且不提藝術與詩意在電影之中的體現(xiàn),單純的可以把故事講好就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事情了,比如說,李安,寧浩,都是這樣的選手,所以看出導演的潛質(zhì)是無限的。
對于這樣一個短片還能要求什么那,他真的做到了很多,開始的時候采用了荒誕的手法來進行處理,但這不是全片的風格,好壞效應都是有的,好的方面就是用最簡潔的方式進行了人物性格的塑造和人物關系的塑造,同時也會閃現(xiàn)出一些精致的小細節(jié),不得不說這些都是導演的才氣,跳舞時候踩牛屎還有一些,可是你感覺到了塑造,卻讓故事夠精彩卻少了幾分詳盡,這方面阿巴斯早起的短片就展示了十足的功力,也是導演現(xiàn)在最欠缺的,希望盡快學習提高。
后期回到中年導演開始發(fā)力,想要點名主題,但依然貫穿之前,用的是邁克爾杰克遜這個人物,從兩個方面下手,一就是他們依然愛著邁克,同時象征著他們對藝術的追求,二是舞蹈的表演,全片有四段,成遞進狀態(tài),少年時候有兩段,一是在同學前的炫耀,二是真的愛到骨頭里面了,在鏡頭上面有所體現(xiàn),之后會單獨說明,同時詩意蒙太奇
《11度青春之《老男孩》》一江青春向東流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1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