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欣賞這部作品之前,我為了清理硬盤差點把它刪掉。后來我卻花費了三個寶貴的午夜把它反復(fù)看了三遍,最終決定為它寫點什么。然而真正動筆的時候,回想已經(jīng)被我牢記在心的每一個鏡頭,再一次陷入科波拉所引導(dǎo)的意識流,那感覺簡直可以用呆若木雞來形容,竟然無從下手。因而這篇文字也注定意識散亂,沒看過本片的朋友們還是不要浪費時間讀下去了,強烈推薦你們先去把它看完。沒辦法,只有科波拉才敢也才會把那么多玄奧的意識形態(tài)約束在兩個小時近乎夢囈般的鏡頭語言里,然后讓你越看卻越?jīng)]有睡意。
“你必須準(zhǔn)備好沐浴在你自身的烈焰之中:你怎么可能重生呢,如果你不先化為灰燼? ” ——尼采
這是一個關(guān)于生命與輪回的故事。
科波拉的胃口真的不小,他除了希望表達(dá)個體生命的輪轉(zhuǎn)不休之外,似乎還想把整個人類的起源與歸宿也涵蓋進(jìn)去。作為本片若干個平行的大主題之一,科波拉卻在這個概念上點到為止。多米尼克畢生通過上古語言追溯人類的起源(最終差一點點成功)
本文轉(zhuǎn)載自微信公眾號:弗蘭克的電影世界
說到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教父系列可以說是他聞名世界的代表作,但是卻鮮少有人知道,其實除了教父三部曲之外,科波拉還拍過其他風(fēng)格迥異于教父系列的作品,今天聊的這部電影,就是科波拉導(dǎo)演2007年的“沒有青春的青春”.這部電影的故事與大衛(wèi)·芬奇的那部“本杰明巴頓奇事”有相似的地方.講述了年過七十的語言學(xué)教授多米尼克被雷電擊中后返老還童
不好說這部是不是科波拉的一貫風(fēng)格,因為他最經(jīng)典的教父三部曲我是一點都沒看過,家庭影響和擇片喜好問題。由于看得不是很仔細(xì),很多重要情節(jié)反而被我弱化了。為什么看得不仔細(xì),一個是我開了電影為了填補吃飯時視聽的空白,一個是我聽到了Tim Roth十分難受的中文古文。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一部在細(xì)節(jié)十分考究的片子,整體的精細(xì)風(fēng)格從開頭就定了。東方哲學(xué)和語言學(xué)有時還是單薄的像噱頭,勞拉二代維羅尼卡一路念叨的梵文到史前語言也顯得干巴巴,一種為了告訴你這個是什么而告訴你的感覺,就好像說:我們今天來講水果,你看,這是蘋果,這是桃,我們講完了。
Tim Roth的表演風(fēng)格還是壓得住場,他只要在那兒,就能夠給人“他在那兒”的鮮明感,不是每個演員都能做到的。有的東西說的很明顯以至于我覺得過直白了,比如特效作出的雙重人格對話,比如關(guān)于夢境還是現(xiàn)實、周莊夢蝶的闡釋。
最后回到68年的瑞士,從咖啡館捂者嘴走出來的蒼老的多米尼克,我直覺他是lied on the ground dead,然后影片證明so he did。只有仿佛知道什么似的的旅店前臺很詭異
http://gabriel-jao.blogbus.com/logs/47655881.html
《沒有青春的青春》是美國大導(dǎo)演科波拉1997年以來拍的第一部電影,講述一位已臻老年的羅馬尼亞裔語言學(xué)教授(蒂姆·羅斯扮演Dominic Matei教授)不慎被雷電劈中后,重新返回年輕時代的故事。該片定于12 月14日上映。
電影《沒有青春的青春》根據(jù)小說家Mircea Eliade的原著改編。電影談到了一個普遍的愿望——在依然擁有時間賦予的智慧的同時,人能否重返過去?既有了過去幾十年的經(jīng)驗教訓(xùn),又面對無限的將來,你將怎樣重新變老?
沒有青春的青春:制作精良!科波拉的“爛片”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35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