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令人驚異的老套劇情之外,這部片子個人認為最大的亮點當屬女主角羅密施奈德的美艷動人了,的的確確不可方物。
至于劇情,說穿了就是一法版“地道戰(zhàn)”,只是男主角的動機不如國產(chǎn)的“偉大”罷了。另外一種表述就是,被贊譽為下凡天使的醫(yī)生也可以成為終極殺人機器
《老槍》于連其光輝不亞于《兵臨城下》瓦西里
一個醫(yī)生的家國夢 為了妻兒拿起槍
《肖申克》為了自由 《老槍》為了憤怒與反抗
上世紀中國經(jīng)典的譯制片就是不一樣,從配音到臺詞都精準牛逼到不行。
畢克和邱岳峰真的是配音界的大師啊??上Ш髞砣缩r有能達到的了。
靠一個人去消滅鬼子的小分隊,這就是一個男人的保家衛(wèi)國,一切都為了死去的妻兒??!
這是1975年上映的一部法國電影。
1944年6月10日,德國黨衛(wèi)軍裝甲車營少校阿道夫狄克曼以一個德國軍官在奧拉杜爾村被法國抵抗組織抓去為由,在這個小村莊制造了一場浩劫,642個鮮活的生命死于這場血腥大屠殺中。1975年,在二戰(zhàn)結(jié)束30年后,導演羅伯特·恩里克決定將奧拉杜爾屠殺案搬上銀幕,這就是影片《老槍》真實的歷史背景。
影片的主人公是丹迪爾醫(yī)生。在法國被德軍占領時期,他的患者有普通病人,也有抵抗組織成員,有德國軍人,也有法國保安隊的士兵。在丹迪爾眼中,他們只是些病人,出于職業(yè)道德
于連,一個法國外科主刀醫(yī)生。1944年盟軍在諾曼第登陸,占領法國的德軍開始撤退。于連為安全,把他無比心愛的妻子和女兒送到鄉(xiāng)下他家的一座古堡里。幾天后,于連趕去看望妻女,竟看到他女兒已被毫無人心的德國法西斯槍殺,躺在院子里,她妻子被德國鬼子用火焰噴射器噴出的烈火燒得焦糊;而在教堂的大堂里,鄉(xiāng)親們被德國法西斯槍殺,尸體橫陳,血流成河。悲憤到極點的于連掄起椅子甩向耶蘇和圣母的瓷像;他去教堂鐘樓頂上取出他父親留下的雙筒獵槍,先把古堡通向外界的木橋的一個主斜撐的根部弄松,最后
“你的手能創(chuàng)造奇跡”,醫(yī)生的手能化腐朽為神奇,敘里安的母親曾經(jīng)飽含深情與驕傲地對要去做手術的兒子說過。
但是當親眼見到被送去鄉(xiāng)下避難的母女二人被害的尸首,當整個村子被潰退的殘余德國小分隊所血洗,當你所愛的人們被殘虐致死,這雙手也做了我們都一致認為該做的。家園被毀,那么就親手血刃仇人吧。
敘里安利用對鄉(xiāng)間城堡的地理熟悉度,拿著父親留下的一支雙管獵槍行動了。他是個大個子,行動卻靈活巧妙。整個復仇行動在曾有過甜蜜情境的鄉(xiāng)間城堡、在他的痛苦隱忍與對家人的追思之中展開
這是一部動作不出彩,情感不細膩,臺詞無回味的電影,是的,如果單看電影應有的標簽來分解這部電影,確實鮮有噱頭可言,但是,事實是,這個大個子甚至略臃腫的法國男人給予這部電影另一種美感。
上演復仇的電影不少,從《第一滴血》到《殺死比爾》,個個都在不遺余力的拼血量,暴力美學確實給人血脈噴張的快感,但如果僅僅以復仇來看待這部電影,實在可惜。
蒙太奇閃回的手法成就了這部電影,但導演高明在于,不僅僅將現(xiàn)實的殘酷和往日的幸福交織對比,雙向逆行的時間軸賦予了影片另外的含義。當戰(zhàn)爭逐漸接近尾聲,當從開始復仇到結(jié)束復仇,于連看到的是與妻子相守、相戀和相知,是從分離的結(jié)束到幸福的開始,也許他們的幸福并不是剛剛好甚至還有些許的瑕疵,但是熱情和包容成就了這一份真實,而正是這一份真實給予了影片最有溫度的觸感,最后,他告訴她,他在鄉(xiāng)下買了一幢城堡,但不太好,頻于修繕,現(xiàn)實中,一切已在烈火中化為灰燼,那灰暗、殘酷、悲傷的往事已終結(jié),在那泛紅的眼睛中看到的是我、你和她,我們?nèi)齻€人幸福的在鄉(xiāng)間悠然自得地騎著自行車
老槍:永遠的愛情經(jīng)典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30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