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完了一個純英文字幕的西班牙電影。沒有使用西班牙字幕,記得可愛的華仔點名的時候說過,學(xué)西班牙語沒前途,窮,我有很認(rèn)真的聽老師講話。
次要原因是《卡門》太冷門,沒有中文字幕(微笑)。
故事很簡單,安東尼奧是一個舞劇導(dǎo)演。他在尋找他需要的舞臺劇《卡門》里的女主角卡門,眾里尋他千百度,未果,自然只有踏破鐵鞋才能有得來全不費工夫的運氣。他在一個舞蹈班里遇到了遲到的卡門,恰好,她的本名就叫作卡門,真是戲劇性雙關(guān),好像在說“我就是你的真命天女”。于是他被卡門的野性和自由氣息給吸引了,遂擇之。隨即很快愛上了這女娃,于是兩人纏綿。然后女娃的丈夫就出獄了,卡門對安東尼奧說“我只對你有感覺,我老公只是想要一筆錢”,安東尼奧從之。十分鐘不到后(電影時間),安東尼奧看到卡門在試衣間看到卡門和另一個男人偷情。安東尼奧大怒,讓他們滾,可卡門真正要走的時候他又說“我愛你,愛死你了,baby你就是我的唯一”,然后兩人又相擁了。之后馬上轉(zhuǎn)到到了最后一場戲,在排練中,卡門又同另一個男人做出曖昧舉動
看《卡門》的時候經(jīng)常分不清究竟哪些是戲中戲,哪些是人物們真實的生活,后來才慢慢意識到這種“戲如人生”的觀念,恰恰就是影片刻意營造的氛圍。程蝶衣說,不瘋魔,不成活。我們分不清,戲中人自己也未必分得清。
入戲的人在舞臺上在熒幕里用的都是自己的真感情,來得太快,也消散得太快。總覺得演員是很危險的職業(yè),每個人的心臟都是有耐受度的,工作的時候體驗了那么多的大開大闔,不知道還能勻出多少情緒分給自己的真實生活。
誰都沒有想到,最后卡門又愛上了斗牛士,她說,我不愛你了,轉(zhuǎn)身就走
一、鏡式文本與歷史反思
本片取材于1846年出版的梅里美的小說《卡門》,將“后來演變成藝術(shù)濫調(diào)和程式的那套具體化和普遍化了。”小說與電影共同形成了外國人心中的“西班牙的特色”的重要來源。同時它們相互折射與映照,影片成了《卡門》極為直觀而奇妙地呈現(xiàn)了當(dāng)代西班牙文化的鏡像迷宮。
二、人物迷失與社會迷詢
安東尼奧追求與愛戀的是女主卡門與小說內(nèi)的卡門。他的卡門之戀是一場影戀,是對殖民文化的落網(wǎng)。最后一段舞臺戲后,卡門被推入門后,消失在舞臺視野,安東尼奧在盲區(qū)殺死了卡門
關(guān)于如何在電影中復(fù)活,復(fù)制,再現(xiàn)——隨你怎么說吧——戲劇舞臺,不長不短的電影史上有兩個經(jīng)典的教材,一個是火熱了許多年的臺灣導(dǎo)演賴聲川的電影版《暗戀桃花源》(1992),另一個就是西班牙導(dǎo)演卡盧索?紹拉(Carlos Saura)的《卡門》(Carmen)。
無論電影還要怎樣前進(jìn),戲中戲的魅力都不會過時。在電影中復(fù)活傳統(tǒng)的戲劇,很有點窺探“豪門八卦”的味道:當(dāng)戲劇表演被框在一個更大的銀幕邊框中時,我們就會看到許多在戲院觀眾席的黃金位置上也看不到的角度
在中央臺看了兩遍,在Alliance看了一遍,還是意猶未盡。在某書店見到了Dvd,鬼使神差地沒有買,誰知以后竟是一片難求,天人相隔(請原諒我糟糕的抒情方式)。
感覺這部片子把歌劇的音樂和它自身的舞蹈場面和情節(jié)發(fā)展結(jié)合得天衣無縫(說得有點夸張),三者相互呼應(yīng),相互推動。印象深刻的是暴風(fēng)雨到來前的間奏曲,兩人之間如此柔情脈脈,風(fēng)光旖旎。還有Près des remparts de Séville伴奏下的雙人舞,奔放狂野讓人心醉神迷。云雨繾綣散,Carmen離去后Antonio眼前出現(xiàn)的幻影,黑色面紗下勾魂的雙眼充滿著悲劇結(jié)局的暗示。
讓我嘆息的卻是Antonio。影片開頭就已經(jīng)點明,他為舞蹈放棄了幾乎其它所有東西,包括男女之愛。他憔悴的臉上,一雙眼睛被對舞蹈的激情燒灼得閃閃發(fā)光。直至他遇到了Carmen,和歌劇女主角同名的不羈女子。他和她不知疲倦地舞著,自己卻漸漸失去了舞蹈的動力。他向她懇求:我們廝守在一起就夠了,不要再跳舞了。這時他已經(jīng)為她放棄了曾視為自己生命的東西。
她原來卻是已經(jīng)結(jié)婚的人,而且婚姻不能束縛她不與別人發(fā)生關(guān)系。她見異思遷
卡門:高能預(yù)警片 En vain, pour éviter les réponses amères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34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