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辛意雲(yún)老師金剛經(jīng)的哲學第一冊談「業(yè)力聚集」:
舉一部電影來說明業(yè)力的聚集,試著去了解所謂的業(yè)力,如何把整個世界像網(wǎng)絡般牽連起來——那是根據(jù)1924年英國大作家佛斯特的小說印度之旅所改編而拍成的電影。
故事是當時英國占領(lǐng)印度的時候,一位英國騎兵隊隊長的未婚妻和母親,千里迢迢從英國到印度去看他。這是他母親的決定,邀請未婚妻一起去看望——注意哦,這母親下了這個決定,別忘了這個決定純粹是一種偶然。當這母親決定要去的時候,剛好未婚妻來拜訪,於是「走,我們一起去!」就這麼一下子
小時侯看過上譯配音版的,大致情節(jié)都有印象.
最近在大屏幕上重溫了這一版本,遺忘了的情節(jié)又再次出現(xiàn)在我眼前.
女主長得還可以,但眼睛下面雀斑很多,顯老.印度醫(yī)生很帥,為了討好英國人,說話有點傻氣.后來居然引起了誤會,幸虧女主并不歧視印度人,說出了實話.
這部電影有一定的思想深度,由一個誤會引出的印度人的對殖民主義的不滿.難怪小時候不覺得好看,長大了才喜歡.
片頭Dr. Aziz 看著汽車駛過揚起的灰塵對其同伴說,這些文明人來到印度男的一年便會變樣,女的也就半年,這時的他明明帶著不滿與蔑視,可是后來他對 Adela 和 Mrs. Moore 的態(tài)度卻又萬般諂媚,這種矛盾應該是被殖民者普遍擁有的,一方面對自己本土文化有著發(fā)自內(nèi)心的推崇與保護欲,另一方面又有著對外來文明的仰視從來產(chǎn)生的自卑感,一方面渴望平等一方面又自視過低。影片中Dr.Aziz 最終換下西裝革履穿上印度服裝,完成了一種自我認定,回歸本土的儀式,似乎也暗示了本土文化力量的強大,殖民文化縱然具有強烈的壓迫感和表面上的優(yōu)越感,但外來物始終無法在本土扎根,回歸才是最終的道路。
Adela 和 Mrs. Moore 帶著滿心的歡喜和濃濃的好奇心來到印度,她們就像其他呆在本國的英國人一樣根本不知殖民為何物。當她們真正來到這片異域的時候一切都是那么新奇,透著股神秘的味道,她們急切地想要和當?shù)厝私涣?,參觀當?shù)匚幕?,但是當Adela 獨自騎車前往郊外尋找印度本土文化的時候,她看到了真真實實的印度文化,與她心里想的那些浪漫、神秘的景象不同
打開電影就像是打開一本國家地理雜志。翻動它,視線的指尖停在一些留連過的地方?!肚槿恕防铮俏髫暤匿毓?、渡船、隔了岸的黑色小汽車?!?a href="/archives/id-64615.html">非洲之行》是熱帶廣袤的原野,突如其來的獅子、帶著體溫的指南針。至于那些熙攘往來的風情小集鎮(zhèn),可能是伊朗,也可能是越南。而這一次,是印度,大衛(wèi).里恩的印度巖洞。
大衛(wèi).里恩的印度,也是福斯特的印度。我要這么說,因為在這一部電影里我沒有覺察到它們之間的區(qū)別。這個印度有著大衛(wèi).里恩的異國情調(diào),也有著福斯特的風俗化格致。有著大衛(wèi).里恩的宏大敘事,也有福斯特長達十三年的思辯長跋。有大衛(wèi).里恩的精細考究,也有著福斯特的體面和緩慢。這一場印度之行啊。
但凡有一點旅行經(jīng)驗的人想來都具備一個常識,那就是,對于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景觀是需要特別準備一些專門的隨身行李的。這可能直接關(guān)系到旅行的質(zhì)量和行程的順利。比如,要去王家衛(wèi)的吳哥窟,或許是需要帶上一點心事的。要去意大利郵差那個清涼的小島,則要帶上一本聶魯達的詩集。而對于印度,這樣的一個印度
一場反應英印殖民關(guān)系的旅行?庭審片?政治片 甚至主題已經(jīng)超越民族轉(zhuǎn)為人性 和解與神秘主義
印度是一個讓人本性暴露的國度 在殖民地帶有偏見奴役土著已經(jīng)成為了文明社會的傳統(tǒng)
宗主國與殖民地 文明與野蠻 富裕與貧窮
車上車下的雙視角 不對等的民族 差距 文明禮貌用給英國人 原價值主義洞悉世事的老太婆
蒙太奇:馬球賽不結(jié)婚 剪輯落馬
女主對于印度文化的敬畏與恐懼(性愛雕塑與猴子)
1984年,F(xiàn)IFF17丨DAY5《印度之行》:在異國的人性沖突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35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