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杰克曼飾演的P.T巴納姆,一個裁縫的兒子,從小受盡白眼,喜歡上了雇主家的女兒,雇主是個勢利眼,很看不起他。他許諾要給雇主家的女兒好的生活,一開始的生活過得雖然很快樂卻十分清貧。后來他“靈光乍現(xiàn)”,召集了一幫別人眼中的“怪胎”——有22歲夢想穿上威風凜凜的軍裝騎馬的侏儒,有長著胡子卻擁有一把好嗓子的女洗衣工,有憨態(tài)可掬的“大胖子”,有毛發(fā)茂密的“小毛孩”,還有“身高過人”的大高個……一起開了一家劇院,也就是后來的馬戲團。因為抓住了人們的獵奇心理,巴納姆賺得盆滿缽滿
你只要一張電影票,就能享受一場帶著夢幻童話色彩,有著好聽醉人的音樂,精致華麗的舞美的電影。
作為退出飾演金剛狼角色的休杰克曼,首次在《馬戲之王》里亮相于觀眾。所以大聰在看電影的時候,總感覺他會不會突然伸出三個金剛爪。
當然這只是玩笑話,休杰克曼在做好萊塢演員之前,早就在百老匯劇院拿下東尼獎,對于歌舞片,休杰克曼可謂是熟門熟路了。
早在2012年《悲慘世界》里,休杰克曼就已經(jīng)向所有人證明他的唱功和表演,他也憑借該影片拿到了金球獎音樂類最佳男主,還首次提名奧斯卡最佳男主。
沒想到這么好看!一開始是老師提到過它,因為巴納姆作為傳播學之父,基本上每個科目都有關(guān)于他的知識點,后面就提到了馬戲之王,第二次看見巴納姆就是在心理學的課本上,于是對他更好奇了。沒想到還真的有電影!
看完這部電影,從此它就取代了泰坦尼克成為了我的NO.1了!
先不談它是否貼合史實,畢竟我也不懂這美國史,我只知道巴納姆對傳播學和心理學做了巨大貢獻。整部電影里沒有一個人是完全壞的,也沒有一個人是完全高尚的,人物的塑造非常飽滿立體,所有人做的每一件事都情有可原,這才是真實的人世間呀
《馬戲之王》是一部很耐看的電影,與其說巴納姆是主角不如說每個人都是主角。個人覺得與其說這部劇講的是“夢想”倒不如說他講的的“接納”。真真的接納是從心底迸發(fā)出來的而與他人評價無關(guān),就像成員們在慶功會時被巴納姆拒之門外時的那一首《This is me》充滿了真正接納自己后的勇氣和高傲。巴納姆的心魔是不接納,因為社會對他的不接納,于是他對自己也產(chǎn)生了不接納的心理,所以在海邊和妻子的談話中說道:“I wanna be more than I was.”總是想要更好想讓別人接納他他才能接受自己
1、作為一部毫無期待也完全不知道劇情的電影,它對得起你的毫無期待。也是一部...好片。
2、看到一半時我忍不住對警察說:我覺得狼叔這個角色很像FYL呢???警察說:我從一開始就覺得很像。
3、故事劇情其實挺簡單的,看到一半你大概就只能知道走向、過程和結(jié)局。但仍有讓你覺得很好看的部分——除了男女主角突如其來的成長——狼叔和威廉姆斯還是老了一些,從少年少女直接長到這個年齡略微不適應(yīng)。
4、雖然感覺FYL對這部電影不會感興趣
怪物之所以怪,不過是與常人不同;如果一群怪物聚在一起,那“怪”的反而是正常人了。大家在意馬戲團,一則這是付給他們薪水的工作,二則他們有歸屬感。
排外可能是人作為群居動物的天性之一:留學生更傾向于和母國人一起;說同一種語言的人更容易成為朋友等等。而突破舒適圈的某種事物則引發(fā)人的恐懼心理(我認為這是小鎮(zhèn)居民厭惡馬戲團的原因)和獵奇心理(人們第一次買票的原因)。PT一開始就是在玩弄人的恐懼和獵奇心理,標本、斷頭臺不能引起注意,他就把這些換成有生命的人。他是個成熟的商人
“馬戲之王”2017佳片有約,好久沒有看電影了所以瞎咧咧兩句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