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片子不應該評分這么低。就算低,也可能是因為有庫布里克1968年的《2001太空漫游》珠玉在前,就像第二個吃螃蟹的永遠都不會被記住。這部片子與2001太空漫游在理念上是如此相像,或者說,更像是《2001》和它的續(xù)集《2010》的總和,也就是阿瑟·克拉克《太空漫游四部曲》的前兩部。都遵從著某一模式:發(fā)現(xiàn)外星高能量形態(tài)存在――人類前往調查接觸――某個船員與未知外星形態(tài)結合生成高智慧物種。在2001中,大衛(wèi)·鮑曼也是穿越夢幻迷人的星際空間,最后被黑石板能量選中并結合成了新生命形態(tài)。不同的是
這兩天在重溫星際系列,一想到這已經(jīng)是上個世紀的電影就忍不住感慨中國的科幻電影什么時候能有新的突破,好不容易有了流浪地球結果又銷聲匿跡了,三體雖說是目前體系最完整的一部但是卻沒有能力拍出來,真的覺得可惜,原以為的科幻元年還是遲遲沒有出現(xiàn)。1979年的特效,聲效和渲染都遠不如現(xiàn)代,觀影體驗自不用說,但是V’ger的設定腦洞真的令人嘆為觀止,讓人很難把它和80年代的電影聯(lián)系在一起,那個時候旅行者號發(fā)射還沒過去多少年。影中captain,大副,commander,bones,艦寵無一不是性格鮮明有血有肉的人物
久聞星際旅行(星際迷航)這個系列,今天才看有點相見恨晚的感覺。難怪包括謝耳朵這么多人都是星際迷航迷呢。
60、70年代正是美蘇兩國航天業(yè)高速發(fā)展得年代,一大批富有想象力的經(jīng)典科幻作品也是在這個時代誕生的。雖然這部片子以今天來看節(jié)奏有點慢,但慢節(jié)奏有一個好處就是看的時候給你一個充裕的想象空間。
現(xiàn)在電影節(jié)奏快,特效強,過得是眼癮,沒有多少給你想象的空間。
就這部片子來說,主題已經(jīng)不僅僅是科幻了。
幾千年來人類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我是誰,我從哪里來?在此基礎上產(chǎn)生了哲學,宗教,科學。當人類不斷自我進化,進化到可以發(fā)射太空器去探索宇宙,誰能保證這探索宇宙不是在尋找回家的路呢?如去來處。
星際迷航(星際旅行)所有影視的上映順序:
10部電視?。涸跸盗小赢嬒盗?、下一代、深空九站、重返地球、進取號、再續(xù)原初、發(fā)現(xiàn)號、皮卡德、下層艦員
13部電影:1無限太空、2可汗怒吼、3石破天驚、4搶救未來、5終極先鋒、6未來之城(原初系列),7星空奇兵、8初次接觸、9起義、10復仇女神(下一代),11星際迷航、12暗黑無界、13超越星辰(開爾文時間線)
3部動畫
20世紀60年代
《星際迷航:囚籠》試播集(1965)
《星際迷航:原初》29集(1966)
《星際迷航:原初》第二季26集(1967)
一開始出現(xiàn)的人物都沒有介紹,也許正應了那句話,這就是給星際迷航的粉絲看的。瓦爾肯星人,應該算是智慧與理性的代表吧。第一部的創(chuàng)意挺不錯的,雖然最后的結果是與人的融合,一般情況下很難解釋,但是以其背景來說,還不算是無法接受。
第一部一開始,人類在外星人面前人類,沒有任何反抗余地,對敵方的武器,技術一點都不了解。一個等離子光束就具有采集信息,攻擊,抓捕等所有性能,人類完全束手無策,敵方攻擊一次就完全承受不住了
完美復制的機器人,包括記憶。
擁有跨越整個宇宙的智慧,存在于一個機器的世界,有生命的機器。這是個機器的星球,派遣一個原始的機器來地球尋找它的創(chuàng)造者。原來是人類三百年前發(fā)射的探測器掉到進了一個機器星球,機器星球以為它是低等的同類。然后就學習它幫他把收集的數(shù)據(jù)傳送回來,結果在回來的過程中,學習了太多,自己變成了一個超越機器的“生命體”。自己毀壞了傳輸設施,要和創(chuàng)造者面對面相見,以獲得超越邏輯極限的知識。他所掌握的知識已經(jīng)達到的了宇宙的極限,只有超越個體,才能獲得更多的知識
【星際旅行1:無限太空】live long and prosper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