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時旸)
《騎士》到底是哪里動人?仔細想想,或許就是因為導(dǎo)演自覺地收斂,絕不鋪張野心,但反而是這份聚焦、專心和安靜的凝視塑造出了一種難得的闊達。這個故事只呈現(xiàn)騎手小小的世界,這個偏僻、荒蠻,充斥著黃土、沙塵、風(fēng)與汗的世界,也展現(xiàn)了一種動人的精神力量。《騎士》是特別美國的、特別西部的,它所展現(xiàn)的豐沛細節(jié),是典型的從內(nèi)部拍攝內(nèi)部的呈現(xiàn)方式,不浸入已久的人是難以如此自信、準確又信手拈來地把控,但它的導(dǎo)演是一位華人,宋丹丹的養(yǎng)女,在美國學(xué)習(xí)電影,這就更加耐人尋味
impossible is nothing
gelding : castrated male horse
castrate: to remove the testicles of a male animal or person
eunuch: [?ju?n?k] a man who has been castrated , especially one who guarded women in some Asian countries in the past
Horses are momentous to the hero .
提到美國西部牛仔,大多數(shù)人腦海中就會迅速蹦出這么幾組詞:寬檐牛仔帽、帶刺的馬靴、左輪手槍、奔馳的駿馬??梢哉f,這些詞組是牛仔的標配,少了哪一個都讓牛仔變得不像“牛仔”,而這其中最不可少的就是駿馬,對牛仔來說,馬匹幾乎就是他們的半條命。但如果有一天,一個牛仔放棄了騎馬,他還算是牛仔嗎?
我們從小到大聽過最多的鼓勵就是堅持堅持再堅持,不管我們做什么,仿佛堅持下去就一定會成功,也會收獲人們的掌聲與羨慕;而與其相反的是,如果你選擇了放棄你應(yīng)該去做的某件事
看完電影還挺感動的。
因為事先沒有看過簡介,看的時候覺得鏡頭很穩(wěn),尤其是最后30分鐘,情感很強烈,所以原以為會是一個更加老成一點的導(dǎo)演。
當(dāng)Brady拿槍指著Apollo的時候,我的心都顫了一下,心想,這導(dǎo)演可真狠吶。
看的時候就有幾點很疑惑,其中之一就是像horse riding這樣高難度的戲應(yīng)該很難有演員可以完成,所以開始以為是在選角方面下了功夫。
到電影結(jié)束看到字幕才知道這是根據(jù)真實故事改編的。
但是如果你跟我一樣以為這部電影的精彩僅僅只是因為導(dǎo)演說了一個好故事,那你就錯了。
放手比緊握難
與其認為趙婷憑借特殊的文化身份的好奇心呈現(xiàn)出“外來者”眼里對于對美國西部文化的觀察,不如說《騎士》是一次對于“人”本身以及所處環(huán)境的一次凝視與反思,以至于影像回蕩著一抹對與人之內(nèi)心永恒追問的最強音:”To be,or not to be”。 我們可以說,《騎士》是一個講述人在奴役(虛擬的牛仔榮耀)中通過思想斗爭最終獲得解放的故事。
憂郁的布雷迪正是一個處在選擇的男人。我們能看見電影結(jié)構(gòu)起大量二元對立的概念
(一)擬像的美國
在《騎士》的標題出現(xiàn)以后,我們看到的第一幀畫面即Brady的背影,他頭部包扎著的白色紗布在黑暗中依稀可見,接下來,一系列更為細碎的鏡頭展現(xiàn)了他服藥、吸煙、取下紗布,在這里,所有的景別大多為近景與特寫——它們與觀眾分享著Brady的疼痛感,更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幕中,Brady被放在了一個逼仄的空間。
但更為逼仄的空間來自狹小的手機屏幕,它代替了倒敘閃回,屏幕上的視頻證明著Brady曾經(jīng)的“騎士”身份,或者Brady的身份是被其“賦予”的,這也正是一個所謂“騎士精神消逝的年代”
騎士:愿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愿你在寂寞中學(xué)會寬容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