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3年底新加坡小電影《爸媽不在家》榮獲了最佳影片最佳原著劇本兩項大獎,蔡明亮的《郊游》獲得了最佳原著劇本和最佳男主角兩項大獎。熱門大制作電影《一代宗師》只是拿到了最佳女主角。而2014年2月開年香港金像獎,《一代宗師》報復性的榮獲共十二項大獎。臺灣金馬獎和香港金像獎到底那個更權威?更能代表話語電影?
原文鏈接http://www.xingyuzhi.com/%E5%8F%B0%E6%B9%BE%E9%87%91%E9%A9%AC%E5%A5%96%E5%92%8C%E9%A6%99%E6%B8%AF%E9%87%91%E5%83%8F%E5%A5%96%E9%82%A3%E4%B8%AA%E6%9B%B4%E6%9D%83%E5%A8%81%EF%BC%9F/
2013年金馬五十空前電影盛會上,《爸媽不在家》作為一個新加坡小電影榮獲了最佳影片最佳原著劇本兩項大獎,蔡明亮的《郊游》獲得了最佳原著劇本和最佳男主角兩個大獎。熱門大制作電影《一代宗師》雖然提名很多,只是拿到了最佳女主角。
2014年2月開年香港金像獎
一個畫面就好久的留白。一個畫面真的好久。這就叫長鏡頭嗎?有點紀錄片的感覺,臺詞少的可憐,但是整天真實的不得了。臺灣文藝電影對文藝的表現和話語很是不同。不過這電影算不算文藝呢。
生活不易,沒有方向很迷茫,不知道生為何。這樣的人好多,看起來是社會底層的人,但他的生活方式跟我們沒什么不一樣。電影很慢很長,我這種暴躁性格的人看起來也算是一種折磨了。雖然我沒看懂電影所表達的深刻含義,但還是覺得有點酸了,對人生的酸,對茍且活著的酸,對無奈現狀的酸,對無能又軟弱的自我的酸。就好比舉著牌子站在雨里,雙眼通紅的唱滿江紅??沼谐鴿M江紅的血,卻不再熱了。
電影里好多風聲水聲雨聲尿尿聲,不知所以。不過三個人演一個角色這點倒是非常神奇。小康居然要悶死一個假人!好詭異!不,是個包菜,臺灣叫做高麗菜!你到底是想要悶死誰!然后小康開始親包菜了!不!是啃,你是把包菜當你老婆了吧,一定是,不知道是不是小康演技太好,他抱著包菜又啃又吃的,接著開始撕心裂肺的大哭,搞的我都有點憂郁了。 不愧是金馬影帝,臺詞那么少
說實在的,看蔡導的電影真的需要有心理準備。首先,你不知道你此刻的心情是否合適。其次,你還得耐得住影片帶給你的寂寞感。我是分三次看完這部電影的。以往看電影都希望一次看完,因為怕劇情忘了銜接不上。但請放心,這部電影沒有劇情。它就像是一幅畫,無論你什么時候有空過來欣賞,它就會帶給你感受。影片描述的是一個男人帶著兩個小孩在城市廢墟中茍活的日常。底層人們的生活映射著這個社會的冷漠。在片中的角色眼中,城市就像大自然一樣,他們掠取著它的資源,從來沒有想要回報。
蔡導的電影越拍越慢,一再挑戰(zhàn)觀眾的底線,如果沒有中途離場,那麼散場的時候,你也很難拔腿就走。這就是被磨練出的耐性吧。但是當蔡導被「市場」這東西一再挑戰(zhàn),逼到絕境,沒有大師的絕地反擊,他忍不了了,掀桌子了,而且是一股腦的掀翻在地,從此以後,更加隨心所欲,如虎添翼,更有「耐性」。
會說故事是好導演的必備要素嗎,那蔡導明顯不在這個範疇里。他呈現一個畫面,一種狀態(tài),然後把麥克風丟給觀眾,然後大家都傻了,無從判斷和定義,即便他告訴你這只是一次開放式的呈現,於是大家舒了一口氣,考試不計分那又何必,然後擺弄著麥克風,用沉默掩飾蒼白的傻氣。
看一部,還是全部,影迷還是過客,都會記住小康那符號般的臉,一如既往,始終如一。有些人天生就是迷人的,即便他沒做戲,你都覺得寫滿故事。不諳世事的抽搐表情,充滿著焦躁、恐懼、渙散、憤怒、後悔不已,小康的表情某程度上也是蔡導的心情。
盲人摸象一樣的,不屑一顧又充滿好奇。偶爾還能從大螢幕上看見對面的自己。
如果蔡導不拍了,真是少了樂趣。
小男孩的作業(yè)讓寫一篇作文《郊游》。影片一開始是小男孩和妹妹從一棵巨大的樹走出,然后是父親帶著他們去海邊游玩。
房子。父親舉著的賣房廣告牌,偶爾闖入的樣板房,被燒毀了的房子,懸掛著巨幅河灘筆畫的廢棄樓房……
先后出現的兩個女人。應該是一個人的中年時和年輕時,一樣都有潔癖,一樣與小女孩有親近感。
父親撐的船。船能載人向自由,也能載人以解脫。面對生活的壓力,感情的崩潰,確實會使一個人失去對生活的信心,在一個逛風大雨夜乘一葉小船從這個世界消失。
五彩的世界也會有黑與灰的蒼涼
郊游:邏輯嚴謹!一二三,我們都是木頭人。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58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