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由廣告進軍電影界的導演,大衛(wèi)芬奇無疑是站在了雷德利斯科特的對面。倒不是純粹因為后者是好萊塢史詩電影現(xiàn)如今幾乎是僅存的N代元老,而是芬奇除了強迫癥般的精致之外,其實更重要的,是有一種能把任何題材的電影都“做小”的能力,審美,或者是沖動。我這邊不是對他職業(yè)生涯的綜述,也不想去回憶那部芬奇并不承認是自己作品的《異形》,與雷公首部曲的風格區(qū)別。反正像《搏擊俱樂部》本來是部像《V字仇殺隊》一樣的故事,但到最后只變成一種精神疾病。而像《曼克》這樣的題材,如果換成一般的導演
大銀幕重看,補充了一些之前沒留意/沒認真看的細節(jié)。
拋開立場之爭或道德評判,《曼克》可以說是芬奇本人的電影史,重點在于他采用的視角和態(tài)度,而不僅僅只是呈現(xiàn)的“事實”,他很清楚“坐在黑暗中的觀眾會把懷疑拋諸腦后”。
威爾斯可能是老芬奇想要批判的對象,但是芬奇看到的顯然更為復雜:作為導演的威爾斯行事獨斷,給曼克帶來了壓力,但同時也提供了片場體制無法提供的完全的創(chuàng)作自由,并且在《公民凱恩》開拍之前就面臨來自好萊塢的阻力,電影對赫斯特還抱有同情之心
復古的黑白影調的確可以將其看作一部迷影作品,更不用說富有年代感的字體與“煙圈”,然而對于我來說,片中的迷影情結不止于此,還在于編劇與導演之間微妙關系的探討。奧遜?威爾斯給予曼克充分的創(chuàng)作空間,以至于這位導演在創(chuàng)作生涯最為重要的作品時只與編劇見了一面——以不歡而散告終。作為當世重要的頂級導演,自始至終以作者身份聞名,大衛(wèi)芬奇在創(chuàng)作生涯中卻罕見地不擔任編劇一職,其對于合作編劇的重視程度也不禁令人懷疑他是否認同“導演中心論”
曼克:2020,黑白的好萊塢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