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作品無論是對于庫布里克之前的作品來說,還是放在當時美國乃至世界范圍內的六七十年代來說都是太詭異了。演員表演上和之前他所有的作品都大相徑庭,近乎沒有表演,只是單純的念白附加上動作,甚至連表情都沒有。但是卻沒有絲毫的不適,反而更加突出了影片本身。
全片結構清晰甚至可以說簡單,劇情也不算復雜,但是就像一壇老酒,一壺釅茶,余味饒舌三日。尤其是本片的聲音敘事能力,達到了一種近乎完美的程度。靜默時靜到窒息,只聽得到心跳和呼吸,動蕩時管弦樂震撼人心干凈利落,大氣磅礴。另外就是看片時產(chǎn)生的一種莫名的恐懼對時間之長,對空間之廣,對人類之渺小,對自身之無知的恐懼 。
在此對影片的部分內容做簡單的分析:
1.詩詞上講“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此片中的庫布里克深得此精髓?!?a href="/w/id127723.html">2001太空漫游》的一大主要元素是地外文明。在地外文明的代表符號這一選擇上,庫布里克摒棄了最易“出戲”(此出戲非彼出戲)的地外文明的創(chuàng)始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外星人,選擇了一塊黑石板,一塊可以證明曾經(jīng)存在過的但不知是否仍然存在的地外文明的創(chuàng)造物
新鍵盤到了,必須得寫點東西體驗一下,因為胡扯欲望及其濃烈,遂決定搬出《2001太空漫游》。
這電影在我這里屬于非必要不評論的電影,上一部是《銀翼殺手》。
主要是因為我淺薄的認知不足以支撐這些電影龐大的想象。我雖然并不是很喜歡庫布里克,但不得不承認這電影真的很厲害,屬于沒事就可以拿出來隨便找個橋段細品的超級硬科幻。
隨便說兩個橋段??战阕呦蚴焖哪腥耍▽懙竭@里我又要打開這部電影截幾張圖
僅僅是一個沒有臺詞的小場景也包含非常多的信息量
這部電影最重大的特點是節(jié)奏拖沓——當然有人喜歡這種拖沓,這無可厚非。但是起碼我很討厭。藝術上的細節(jié)我不想多說,畢竟沒有一個統(tǒng)一標準,這樣的討論除了最后搞成口水仗以外不會有任何積極效果。但是看完這個片子我的感覺是我被耍了,然而看完這么多影評以后,令我驚訝的是這世上不負責任就胡說八道的怎么會如此之多。
·技術細節(jié)的過份渲染
本片作為一部科幻,過于強調的技術細節(jié)是十分無聊的——因為很多強調的技術細節(jié)十分的不靠譜,我不想一一舉出
這部電影下面充滿著各種60年代式的影評,套著各種19世紀的哲學來吹捧這部電影,真是老掉牙了。
其實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60年代人類想象了21世紀初的星際旅行。很遺憾,2001年的人類并沒有實現(xiàn)60年代前輩所期待的技術高度,除了少數(shù)的想象比如視頻電話、平板電腦成為現(xiàn)實之外,整個星際宇航的主體科技并沒有能實現(xiàn)。在2021年的今天也沒有實現(xiàn),甚至在可見的未來都無法實現(xiàn)。宇航技術隨著冷戰(zhàn)結束已被封印,破舊的空間站在低地軌道上徘徊,就連登上月球也成為了遙遠的回憶,重返月球的計劃一次次被推遲
看完書后又回看了電影一遍,
幾年前看時覺得這部電影像一部詩歌,有點晦澀,是沒有見過的形式,現(xiàn)在一切都更明了,書和電影都有各自迷人之處。
開頭三分鐘的無畫面的無序音樂,最直接用意是讓觀眾入場,但仿佛把人帶入一種神秘的無垠的宇宙的感覺
然后理查施特勞斯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一個序曲奠定電影的基調。莊嚴肅穆以及對宇宙的未知的敬畏。
第一章和第二章的銜接,翻滾的骨頭在下落過程中變成在宇宙中的飛船,從史前到了太空時代,這時背景樂變成了《藍色多瑙河》。
飛船參考NASA的設計圖
“2001太空漫游”欠了太多年的電影因此要好好的寫個影片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