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強迫癥而刷完全劇。
越看到后面越是感覺一種瑪麗蘇的氣息撲面而來。
手段是為目的服務的。但是在左派看來,只要手段符合政治正確,目的就必然很nice 。
看看現在的伊拉克和利比亞。
選舉并不是萬靈藥。
但在很多政治正確派看來,只要是選舉產生的,就必然是天命的。
看看劇中所面臨的問題。
民智才是問題的關鍵。
藏民在達賴的治下被剜眼斷肢而樂在其中,賤民被婆羅門欺辱而祈禱來世能夠輪回到高種姓。
對這樣的民眾,你強行去安利民選政治?
從頭到尾,都是編劇在自嗨。
如同 國務卿女士 中 YY 那樣 ,這樣的政治正確會讓西方世界陷入泥坑之中,無法自拔。
他們應該看看他們的祖先是如何的茹毛飲血。
整個歐洲乃至北美的覆滅已經只是時間問題,看看科索沃的套路吧。
暴君第三季季終集播出的前夕,??怂剐嫉谒募颈豢常@個劇無神無息的以一個沒有結局的方式結束。
要說第三季哪點做的最好,那就是趕在被砍之前,把整部劇的主題“暴君”點題出來,可以說在第一季第一集就已經交代Bassam會成為一個跟他父兄無異的獨裁者。只不過,這部劇可能受到美國人的政治觀思想,一直扭扭捏捏以阿布丁的政治改革為主線來探索中東民主問題,結果搞到最后,連編劇自己也沒辦法解決阿布丁的問題,沒辦法再編下去。
可惜的是在被砍之前,男主Bassam還沒有機會展示自己真正心狠手辣的一面,在第三季結束時,他已經成了阿布丁所有其他政治派系的公敵,失去了美國的支持,被自己的將軍挾持變成了傀儡。但是如果再給他一季,起死回生手撕各種敵人,到最后打贏了哈里發(fā)軍隊給自己女兒報仇,再回首看看自己辦公室上他爸和自己的照片擺放在一起,決心放棄民主跟他爸一樣做一個獨裁者,這才是比較圓滿的結局吧。而且第三季他兒子也不應該設計成被擊中脊椎有癱瘓的可能,不如讓他離開阿布丁去美國逃離甚至反對Bassam
1、首先故作仁慈救了那個不該救的人,本該嚴加看管,然后又莫名其妙的讓他跑了。
2、選一個沒文化的鄉(xiāng)下婦女做什么賢人委員會主席,無非就是長得好看點,除了信任還有性欲吧。
3、原總統(tǒng)近距離三槍都沒死,神了!
以上幾點形成了本季開始主要沖突的原因,包括被女兒被綁架,造成劇情看似緊張實則拖泥帶水,陷在原地。編劇有點亂編了。不如第二季后半部分。
這部劇劇組都直接說是取材敘利亞了,取材的有多徹底,反思的就會有多深入。
角色取材:
1、男主巴薩姆,直接掛鉤中東當紅所謂的獨裁“暴君”阿薩德,都是醫(yī)生出身,不同的是前者在美國,后者在英國,編劇直白的連名字起的縮寫也是B.A,Barry Al-Fayeed 和 Bashar Assad。都是改革派,釋放政治犯,放松言論控制,打擊貪腐行為,并禁止神化領導人,都致力于打擊偽裝成反對派的恐怖份子,不同的是前者有美國做后盾,后者是俄羅斯。本季短評區(qū)有人疑問為何巴薩姆要釋放Inhab,因為現實中阿薩德就釋放了反對派領袖。
2、男主夫人,Molly Al-Fayeed 的原型阿薩德夫人 Asmaa Akhras ,一個是美國人,一個是英國人,前者是醫(yī)生,后者出身醫(yī)生世家,計算機科學學歷就職大摩的金融分析師,都是金領。
3、男主兄弟 Jamal Al-Fayeed ,取材于西方視角對阿薩德的認定,也就是說劇中兄弟是阿薩德的東西方角色認定的分裂人格角色。比如Jamal 對化學武器的的使用映射西方對阿薩德使用化學武器的指控,又比如 Jamal 和中國的經濟連接映射阿薩德重視對華經濟關系
剛看第七集,本集比較有趣。
因為從本集中能看出來,劇情演進終于脫離了之前觀者以為的“暴君化”常規(guī)框架,開始變的獨立起來,大家終于不用費心從巴沙爾身上找影子了。
目前有種勢頭,似乎可以搭建起一個美劇擅長的社會向+倫理向+固有的權力向的多方博弈框架,希望順利,這樣本劇作為為數不多的中東題材還能中興。
受這種框架的影響,本劇重心也發(fā)生了變化,由焦點集中于巴薩姆一個人開始向他身邊多個權力角色分散,“暴君效應”也開始在有機會問鼎的角色之間不斷發(fā)酵。這種也使得劇情演繹有了與觀眾探討的意味。
如
每集必死一個重要人物:
1.第一集,怒斯拉特Nusrat,這個可憐的女人,射殺了總統(tǒng)/公公/惡人/施暴者,自己卻被絞死在監(jiān)獄里。
2.第二季,帥哥薩義德Said將軍,這個Jamal的私生子,重要的接班人,在保衛(wèi)Molly時,被胸口射中,結束出場。
那么后面還有那些人會say goodbye?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除了影片封面的三人外,其他人都可以為了劇情死一把。
否則Jamel不會在第二季居然快恢復了。
《暴君 第三季》阿什拉夫·巴姆作品,暗黑政治劇《暴君》和美國人的意淫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