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平安夜?了,不過疫情原因沒法過了。想談談自己很喜歡的一本書,這本書被海默和德普叔合作拍成了電影,它的整體色調(diào)風格都很圣誕風,畢竟是童話魔幻感還是很拉滿的。
原著我清楚記得我是16年末上小學的時候買的。情節(jié)很簡單,保存的也很好。但是當時一起買了三本,其中最喜歡的是羅爾德達爾另一本書《女巫》真的非常非常吸引人,但是女巫的電影怎么說總之有一點報看,反而查理與巧克力工廠的電影完全不毀原著。普叔在里面的表演和瘋帽子感覺其實差不多。
這部電影在中央電影頻道看到了,第一眼就喜歡上了,畫面好精美。之后還從網(wǎng)上找來看,蠻喜歡扮演威利?王卡的這個演員,演的好細致,演技真棒,那個巧克力工廠實在是太壯觀了,飛瀑而下的巧克力瀑布,流漫著棕色糖漿的河,大片大片的口香糖草地,太神奇了,還有里面的從小人國來的小矮人,真是看過之后就不能忘,唱的歌曲也特別好聽,跳的舞也是驚喜,總之這部劇充滿了驚喜之處!
無論事先吹噓得怎樣,無論工廠內(nèi)部的場景被制作得如何色彩鮮艷,美輪美奐。從巧克力糖做成的娃娃被煙花造成的火焰燒得肢離破碎開始,《查理與巧克力工廠》就已經(jīng)不能算是一部老少皆宜的電影了。更加令人奇怪的是整部影片中始終存在著一些詭異的不和諧因素。比如從來不見天日的巧克力鎮(zhèn);從頭到尾慘白的工廠主威利·王卡的臉;鞭打奶牛以取得生奶油的制作方法;以及對幾個變態(tài)孩子的變態(tài)處理方法等等。這一切不知道是因為蒂姆·波頓與生俱來的殘酷美感還是因為這部影片本身就不得蒂姆·波頓喜愛??赐辍恫槔砼c巧克力工廠》后覺得什么想象力啊、溫馨的家庭片啊、勵志之類的評語統(tǒng)統(tǒng)應該與這部影片無關。
《查理與巧克力工廠》在低層次上將巧克力與其他糖果區(qū)分開,中層次上極力嘲弄了那些他們不喜歡的人,包括被寵壞了的孩子:驕縱蠻橫的富家女、自以為是的小女孩、沉溺于電視游戲的暴力男孩,還有貪吃的小胖墩等等。但不等于說有這些缺點的孩子就應該收到威利·王卡的戲弄。仔細想想查理能夠堅持到最后一個人贏得比賽的勝利是因為他做過什么嗎?恰恰相反
樓上各位說得都很全面了,我也同感,這部片子無關思想情節(jié)簡單,最好玩的部分是巧克力工廠里的視覺效果和歌曲,也許導演真的就是在拍一部給兒童的電影吧,其實簡簡單單的好看好玩好聽小孩子就買帳了,不需要太復雜??雌拥奈覀円部梢苑欧泡p松,笑過就算。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打動人心!無法停止抽抽的臉部與西瓜頭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8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