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段
未來某天,朝鮮與韓國正商討統(tǒng)一,象征統(tǒng)一的京義鐵路的開通儀式正要舉行。主席臺上,金正日與韓國總統(tǒng)正襟危坐,氣氛緊張而沉悶。打破沉寂的是電話的鈴聲。日本外相的電話,聲稱日本擁有京義鐵路的所有權,不允許鐵路的開通儀式舉行。
這是前幾天看的一部韓國電影——“韓半島”的開頭。這是一部我花了兩天時間分成兩次,硬著頭皮才看完的電影,但據(jù)說在韓國的票房創(chuàng)了紀錄,超過了同期的好萊塢大片《加勒比海盜2》,也超過了之前韓國本土最賣座的電影《王的男人》。
和對中國國內的民族主義一樣,我對韓國現(xiàn)在日益走樣變形的民族主義是很不感冒的。單就這部電影而言,虛構和篡改一段歷史,然后把全民族的民族精神和自尊系于其上,尤其是系于一方小小的并且不存在的“國璽”之上,怎么能不讓人啞然?
說起東亞三國的民族主義,本質上有著極其相似之處。篡改、虛妄、空洞是他們的共通之處,只不過當代韓國將這種虛妄發(fā)揮到了新的極致罷了。對于東亞這三國來說,在近代有著相似的歷史。中國的鴉片戰(zhàn)爭,日本的黑船,朝鮮的被吞并
一個累了的孩子。。。
曾經有個小孩,看到這個世界上有好多的人,
他們的皮膚有著和自己不同的顏色,他們說的話也都各式各樣,
他覺得好好玩,覺得這個世界一點都不會寂寞,
可是大人們卻總是攔著他去接觸一些人,又推著他去接近另一種人,
某某種族卑鄙可惡,某某人民和藹可親,書上這么寫著,大人們也這樣說著,
可年幼的他卻還不懂得區(qū)分,無知的以為是距離和語言增加了大家的隔閡,
因為,因為,明明大家都是一個樣子的,為什么不一樣都是“人”呢?
什么戰(zhàn)爭,什么種族歧視,在他看來稀奇好笑,又莫名其妙。
小小的他對大人們的告誡不以為然,
幻想著所有人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彼此的努力而友好和睦,
可小孩卻慢慢的長大,開始知道了好多新鮮的詞:
種族,國家,地域,信仰,利益,國魂,愛國,漢奸。。。
他開始似乎懂得了為什么不同種族的人們會互相仇恨,彼此殘殺,卻又似乎還是不明白,
和睦幸福的畫面讓他總是看到希望和動力,
然而從來都不曾停息的戰(zhàn)亂和爭吵卻又讓他迷茫,
慢慢的他開始變得麻木,變得冷靜,
電影的故事是發(fā)生在將來的。 影片圍繞日趨敏感的“半島問題”展開想象,“政治”卻并不“沉重”。影片中假想南北統(tǒng)一在即,而作為以往的警戒線上的鐵路也將要開通,儀式正在積極籌措中。此時,一向與美國有同一愛好的日本,卻拿出了1907與當時的大韓帝國簽署的一份條約,并想憑借這個條約來阻止鐵路開通儀式。為了加強影響力,甚至威脅要將所有對韓的資金和技術撤出。
在這個緊張時刻,韓國的史學家崔民在博士(趙宰賢飾)居然提出驚天之論——條約上使用的國印是假的!但是怎么證明呢?只有找出真的國印,進而推翻日本方面的證據(jù)。
韓國總統(tǒng)(安圣基飾)相信并支持史學家的論斷,并籌建尋找國印真相委員會,將最后的籌碼壓在了“國印真相”上。
而以韓國總理(文成根飾)為首的“反對派”則認為國印真假其實并不能改變目前局勢,現(xiàn)在應注重國家安全和與日本的關系,而阻止挖掘國印的任務落在了國家情報局秘書官李尚鉉(車仁表飾)的肩上,密令如果國印真的存在也要讓它永遠消失,必要的時候可以讓崔民在為國民犧牲。
雖然韓片看得我都快暈到吐了,但直覺告訴我這部很出眾,結果3個小時終于沒有白費,至少比《暴力城市》好看多了。
表面上這是一部商業(yè)娛樂片,模仿美國好萊塢方式,拿政治、政客們開涮,討取觀眾的賞識,但如果仔細想想影片所講述的故事,你會發(fā)現(xiàn),不管是《韓半島》也好,他模仿的好萊塢模式也好,其實是一種非常高明的教育方式。
在《韓半島》中,表面上是在拿虛構的一個當代韓國總統(tǒng),講述他抵抗日本霸權的故事,同時還對照著100年前大韓帝國皇帝的不幸遭遇,只是這個當代韓國總統(tǒng)運氣比較好,不僅有一個執(zhí)拗的史學家?guī)兔?,日本還挺通情達理,于是我們有了個皆大歡喜的結局,在大家齊聲喝彩的時候,連“內賊”都沒事得以“善終”。其實,片子前面的部分都是娛樂用的,只有最后2分鐘才真正精彩,也就是總理辭職時所說的那番話:“我只不過是成千上萬個持這種觀點人中的一個罷了,將來還會出現(xiàn)第二個或第三個我,他們會接替我的位置來告訴你你所犯的錯誤。。?!薄?br>片中為何把國璽放在如此重要的地位?其實那不僅僅是一塊純金或者是皇帝的公章
曾經——《韓半島》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59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