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贊美一部電影?想起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時,是丹青吧,聽他女兒描述日本人的不亂不驚,秩序井然地應對,生活時說,日本政府配不上這樣的人民。這樣的上面看起來很平靜,來自于哪里??戳诉@部電影,才知道為什么。這一個個小小身軀的個體,都背負著怎樣的重量在前行啊。
一家人,經歷了各自的"劫",回到家里。沒有大驚小怪,沒有噓寒問暖,沒有"怎么了","為什么"。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沒有對話。第二天,生活照常進行。但,已是不同的心境。都是死過一次的人了。媽媽回來;爸爸往失物招領箱里投進那個脹鼓鼓的信封;小兒子即使被關,也不說出家里的信息;大兒子決定留在戰(zhàn)亂的國家,追求幸福;都是需要多大力量才能做到的事?他們都想重來一次。之前的生活土崩瓦解。
導演特意安排在小兒子出場前,讓一個技巧過人的少年面無表情地流暢地無感地展示完技巧。我們在心里猜想,健二的這些競爭對手不簡單啊,他要如何勝出。至今為止,我們和他的父母一樣,從未聽過他的琴聲。那位仙女般的鋼琴老師所說的極少數天才
社會題材足夠突出,但電影的結局是墮落的,后半程的戲劇沖突完全消解前期對冰冷現(xiàn)實情境打磨的架構。以彪德西《月光》收尾,伴隨著黎明的曙光,想要獲得的撫慰和救贖是對生活無力的屈從??此瞥錆M希望的結局,其實更進一步充滿諷刺,那些獲得安慰的力量其實是令人嘆息的??梢赃@么說,前期對現(xiàn)實呈現(xiàn)得有多無力,后期光明的結局就有多敷衍。
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日本中產家庭結構,家庭經濟支柱的父親,有序維護家庭秩序的母親,兩個和父母價值觀沖突的兒子。故事一開始,中年危機感就撲面而來
與音樂無太多關聯(lián)的家庭劇,經濟蕭條下日本家庭的眾生態(tài),無能蠻橫的失業(yè)父親、嫻靜隱忍的家庭主婦、挪用午餐費翹課學鋼琴的健二、加入美志愿兵卻留在中東戰(zhàn)場繼續(xù)尋找和平的貴,凌亂中、掙扎著,最后在德彪西的《月光》聲中滯重的情感得以釋懷。 電影《東京奏鳴曲 》為什么會選擇這位巴黎的放浪才子的音樂,我想是認為浪子“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對抗與反叛,代表著人類的傲氣當中最優(yōu)秀的成分,浪子精神是英雄主義在各個頹廢時代的最后一縷曙光”。
東京奏鳴曲:火爆!東京失業(yè)奏鳴曲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1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