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片時,被短評“這個片子的精彩之處就是讓人有走出去的沖動”吸引,而恰好很宅,就想看看它到底能不能讓我想走出去?
看時總是能想起北京玩戶外的那段時光,一起去爬山、露營、燒烤,雖沒有片中走得遠(yuǎn)走得久,但確實逃離了城市生活,也聽到不少故事,認(rèn)識不少小伙伴,大家都是帶著不同目的離開市中心到戶外行走。
說實話,片子讓我想走出去的不是什么行走、風(fēng)景(個人覺著風(fēng)景一般)、信仰,而是路上遇到的人,聽到的故事,一起經(jīng)歷的時間,這就是所謂的旅游、戶外亦或是背包客的魅力
Thank you
阿蘭妮斯·莫里塞特演唱
不如戒了抗生素
不如開始控制飲食
那些我永遠(yuǎn)無法擁有的獎杯
那些我永遠(yuǎn)觸摸不到的美好
感謝你 印度
感謝你 恐懼
感謝你 幻想
感謝你 脆弱
感謝你 后果
感謝 感謝你 寂靜
我完全不會怪罪你們
這一次我要享受當(dāng)下
能夠放手 原諒你 真好
一步一個腳印
感謝你 印度
感謝你 上蒼
感謝你 幻想
感謝你 空虛
感謝你 清澈
感謝 感謝你 寂靜
當(dāng)吉普賽人跳起明戈舞的時候,那種歡快、不羈、狂放的舞姿就讓俺的大腦里又回蕩起了流浪者之歌的旋律。
電影的開始,兒子就跟父親說,生活不是選擇的,生活是需要過的。
這是一場宿命的旅行;一次回歸之旅;一回尋找跟被尋找的過程;一種親情的釋放;一路傾述跟被傾述的渴望;一念能改變一生的窄門。
從比利牛斯山起,到圣地亞哥為終點,一條綿延800公里的路,那是一條美麗的歐洲古道,也是一條無數(shù)虔誠者的朝圣之路,而所謂虔誠,最終都不過是虔誠自己的內(nèi)心。
一路痛苦,一路歡笑,一路憂傷,一路寂寞,也僅不過是跟自己相處的過程而已。
最終該放下的仍然要放下
很久沒試過看完一部片子,迫不及待打開電腦記錄一下心情。
這部電影躺在我的收藏夾很久,久到我都差點忘了。正好趁著周末下午把它看了。影片一開頭,看到兒子在法國旅游之際出了意外,父親前往收拾他的遺物,這一段我就不行了,大概是同樣作為一個熱愛旅游的人,又是家里的獨女,總是看不得這樣的場景。電影里,父親和兒子,就是軌跡不同的人生,前者作為人人稱羨的醫(yī)生,周末跟富豪朋友去打打高爾夫,后者放棄PHD,放棄世俗眼中所謂成功的道路,選擇出走,選擇去看看這個世界。他說
說不清這是什么類型的片,親情的、風(fēng)光的、生命真諦的、個人傳記的,好像都有一點。也許朝圣之路是什么樣的旅途人生也就是什么樣的旅途,雖然每個人踏上這條路的初衷不同,有些人一路懵懵懂懂,有些人還未實現(xiàn)心中的夢想就終止腳步,有些人在路的盡頭已改變初衷。當(dāng)失去心中摯愛,已不知為何祈禱時,生命意義在何方。也許只有繼續(xù)邁開腳步才知道。所以,生活不在于你的選擇,而在于你如何去過。
當(dāng)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這種題材的悲劇色彩減弱了很多,每個人都有過自己人生的權(quán)利。
無論怎樣,腳步是不能停止的,直到那一刻。
已經(jīng)很久沒有一部電影可以勾起我寫長影評的欲望了。
這部電影最初是在天津->重慶的飛機(jī)上看的,當(dāng)時看了一半,今天才終于看完。因為白天正好和一位朋友聊到宗教和信仰,探討了和父母的關(guān)系,再加上今天是父親節(jié),看的時候竟有些淚目。
兒子在朝圣路上不幸遇難,父親踏上了兒子生前走的那條路,去感受兒子渴望探索的世界。兒子的遇難的確是不幸,但我想最后父親一定理解了兒子內(nèi)心的愿望。難過是一件事,而不后悔則是另一件事。
下個月我將前往南美洲的哥倫比亞,開始四個月的學(xué)習(xí)。家人的擔(dān)心給我很大的心理壓力,我十分理解,但也無力去舒緩,我想我能做的就是在項目結(jié)束時安全地回來。最近我常常問自己,難道我要因為這個世界危險,而停止探索嗎?當(dāng)然不。我是不是太過自私,而不在乎父母的感受?當(dāng)然不,我非常在乎,甚至因為他們的擔(dān)心而考慮是否要放棄這個到手的好機(jī)會。可是我沒辦法,我不甘心。我愿意接受我所有的好運(yùn)氣,當(dāng)然也做好了遭遇困難與問題的準(zhǔn)備。我感激父母給予我的一切,也很抱歉現(xiàn)在的我還沒找到和你們好好相處的方式
《朝圣之路》大師級劇情片 父親最后把簽名改成了兒子的名字,瞬間繃不住了。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1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