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過程雖然讓人覺得很愉悅,但是觀影結束時再看影片的名字,就覺得這部片子是不是應該改個名字叫《英國屌絲如何泡到美國鄉(xiāng)村粉木耳》。影片后半段似乎進展過愉快,快到劇情已經(jīng)一個跟斗翻到九霄云外。騷小叔看完電影又頓覺心慌了,如果這樣一部電影可以說不錯的話,我想大部分都歸功于其中的配樂。SO...大家趕緊去下電影原聲帶吧!哈哈~
買看之前會以為很好,看了前面卻發(fā)現(xiàn)沒有想象中好看,看到后面才慢慢有了點感覺。一個其貌不揚的男人在倫敦一家快要倒閉的雜志社寫那些炮轟明星的笑文,被紐約一家大雜志社老板相中聘請他加盟。終于可以離最炙手可熱的明星終日廝混在一起,他卻發(fā)現(xiàn)自己好像格格不入,全公司只有她才和他說話。雖然他喜歡那個可愛的大明星,卻每次都不得不戲劇性地被她打斷。歷經(jīng)各種情況后,他發(fā)現(xiàn)自己喜歡的人是她,最后,他們終于走到了一起。開始不解為何導演選中他來當男豬腳,后來發(fā)現(xiàn)這是很有必要的,只有這樣才最真實可信~~~
只要嘴夠賤,就能眾叛親離。
——題記
男主角是Hot Fuzz里的較真警官,一樣的Oxford accent,不一樣的是幽默笑點。Hot Fuzz是黑色幽默+向大片致意的典型英國式喜??;如何眾叛親離(How to Lose Friends & Alienate People)卻和影片劇情一樣:當英式幽默遇到美國熔爐。
大學英語2上有篇文章是講美國文化的,大致是說,美國是個沙拉盤,把所有的文化都裝在一起,表面上在一起,但是互不干涉;后來,美國變成了melting pot,能把所有的文化都熔在一起。要我加,我要再加一句,美國,如果這部電影能夠一部分代表美國文化,那么美國就是擠出機,不管什么文化進去,它都能擠出一樣的顆粒。當然,這樣說有些不公平,因為這部影片的制片方,據(jù)豆瓣介紹,是大英帝國。
一個詭笑,我要再次說,讓小孩子從小玩過家家游戲是很好的,因為長大以后,會發(fā)現(xiàn)世間的一切看透了,無非就是小孩子過家家。拿英美關系說,表面上,英國臣服于美國,但是暗地里,不免又要慨嘆大英帝國的衰落,于是順便臆想下光榮歲月。這就像小孩子過家家,當老大的表面威風
庭院深深深幾許 從此君王不早朝 貌似這句亂搭是說君王迷了路的
好吧 我是想說 我有點迷路了
《如何眾叛親離》看完之后我有一肚子牢騷
我已經(jīng)不再是喜歡看搞笑的人了
笑不出來
我在想 片子是想說 憑借自身努力左后躋身上流圈子是主流趨向呢 還是想說為了愛情啥都不要才是主流趨向
好吧 一般說是后者的比較多
然后呢 誰能告我非主流的趨向在哪里
其實美國片子也可以這樣 其實哪個國家的片子都可以這樣 恩
哎呀呀 群眾真是事多 搞溫馨了要杯具 搞好笑了要嚴肅 弄特技了又說沒劇情 有劇情了又說制作粗糙
做電影的一有了點怨言 大家就一付不要惹哥 惹哥哥就買盜版盤 讓你丫沒票房 看你倒是還怎么拍 有錢的導演就一付“你丫別sb吧”的表情 窮的就哭爹喊娘跪求菊爆
這么說 這下電影里要求最低的就是A片 低成本小制作 會叫就行 租一間屋就能拍倆月 多省錢啊 唯獨就是在體位上偶爾要用腦子考慮一下省的演員累
原本沖著女主看的,結果越看越覺simon pegg 有戲。
主要缺點還是跟時尚女魔頭一樣,轉變有點突兀,但很注意細節(jié),算得上一部尚佳的喜劇片
《如何眾叛親離》匠心精制的傳記片 中間很感人,后半部感覺比較俗套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1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