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娛樂專稿(文/大寶劍)
受限于標題的長度,其實我本來是想說,我喜歡《左耳》《戰(zhàn)狼》《澳門風云2》《匆匆那年》,關你屁事!
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喜歡上面的這些電影,但觀影的時候,我從它們身上確實得到了不少愉悅。比如《左耳》里,那個還沒發(fā)育好、手腳像拉面一樣被拉長的陳都靈一下子就讓我覺得高中女文學青年就應該是——長手、長腳、齊耳短發(fā)、平胸且羞澀的樣子,而馬思純出場的時候臉上帶的那一絲絲狠勁也讓我覺得很受用——年輕人就應該是這種時刻把生死掛在嘴邊,總覺得自己活不到明天的屌樣。以至于看完這部電影,整個下午我都覺得自己兇巴巴的,像是被馬思純附了體。
按道理說,看了一部覺得愉悅的電影,是一件高興的事。
不,在中國,看電影的風險遠遠超過從事其它文體活動??赐暌徊侩娪埃闳舨幌矚g,主創(chuàng)會跳出來和你開戰(zhàn):你厲害,你來拍呀,你拍一個好看的呀。你是不是收了對手的錢來黑我們呀?
喜歡,也同樣有風險,主創(chuàng)是高興了,但朋友圈不高興了:你怎么會喜歡它呀?我們還能不能繼續(xù)做朋友了?你是不是收宣傳費了?
陳都靈念臺詞就跟蹦鋼镚兒似的;歐豪也是夠生硬;馬思純演的不錯,放開了,挺像那么回事的;最心疼許弋了;黑人、琳等幾個配角演的也不錯。我就是來看黎吧拉和小楊洋的。
另外再有少年時代看過的這種類似的小說被拍電影或電視劇,打死也不看了。高中看的小說,大概16、7歲的時候,現(xiàn)在只是因為小時候的執(zhí)念而看的。其實這種小說和電影的受眾是16、7歲,但是以后有了孩子也不讓他看這種小說和電影,容易犯幼稚病和矯情病,對孩子成長極其不利。都不如讓他看看海賊王之類的好。青春劇不如去看英美劇
真的好惡心天朝的這種影視,假假假,跟天朝本身一個樣
《左耳》:作死了是青春,作活了是成人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1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