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講的是一個liar,啊不對是一個lawer,因為他兒子在生日會上許下希望他不再說謊的愿望成真而一整天都在說大實話發(fā)生的系列搞笑反轉的故事。
當然故事的最后,男主意識到自己的錯而與兒子道歉與妻子和好而最終一家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這是一部很贊的喜劇,感覺超適合不開心的時候拿來樂一樂。你會驚訝于金凱瑞的表演,總是會在你想不到的點逗你一樂給你驚喜。
以前有個朋友說JIM不過是HOLLYWOOD的一個二流演員,在下深不以為然,JIM二流,那誰能告訴我什么才是一流?JIM絕對是這個世上最最優(yōu)秀的喜劇演員之一(在我心里,最好的喜劇演員有兩個,另一個是憨豆先生,嚴格的說,星爺不是天生的喜劇演員,星爺是天生的演員),他所有的面部肌肉和肢體語言全部是為了喜劇而生,相比起他的正劇來,喜劇才是詮釋其演技的最好方式。
最近有一種說法,Will Ferrell是HOLLYWOOD最好的喜劇演員,但是在我看來,與JIM相比,Will Ferrell不過就是一個長了一臉蠢相的白癡,在下不是否認其喜劇天分,但是天分也是講高低滴,在JIM面前,一切說某某某是最好的喜劇演員之類的話,都不過是一句笑話。
俗不俗的我不知道。結局我能估計到,可是完整劇情的發(fā)展我是沒猜到的。
這個電影里像生活的一點就是也許你一開始很肯定事情的發(fā)展(諸如自己一定不會那么慘),可是之后你真的那么慘了,但在深感絕望的時候,會有些溫情,你或已絕望或從不敢奢望的溫情,讓你覺得“啊生活原來還是美好的”或者“想不到生活竟可以這樣美好”
電影里終是一切順利,放大美好,弱化后果。不過于我而言,現實要計入考慮、迫使人三思后行的后果要糟糕、嚴重得多,同時,即使最終沒有獲得happy ending,經歷過的感動
好像不說謊不行,又好像全世界都在逼著他說謊。
其實真相是,他們不過是怕露出謊言掩飾下,那個不堪的自己。
可惜謊言總有被戳破的一天,那時候說謊者又會怪這個世界,找各種借口掩飾他們自己選擇了做說謊的賤人這個事實。裝成不說謊好像不行的樣子。而真相是,他們自己就是不敢面對一切,逃避一切的,失敗的蛆蟲。
你一直有選擇,別去做說謊的賤人,如果你選了說謊,就別裝得這不是你自己的選擇的樣子。
你是賤人的原因,就是因為你有其他選擇,你卻選擇了做個賤人。
一看本片是1997年拍的,金凱瑞的輝煌時期,整片看下來就跟一個得了帕金森綜合癥的多動人在沉寂的人群中孤獨狂舞。你可以欺騙孩子妻子母親家人,欺騙同事上司客戶競爭對手,欺騙路人窮人富人,欺騙生活欺騙一切將自己建立在虛幻之上。但是你要欺騙別人你先要做的就是欺騙自己,你行嗎?
1997年的劇情就算放在今天來說也并不算俗套能進月排行前3沒問題。一個男人在事業(yè)與家庭之前要怎么平衡永遠是現代人的話題。是男主外還是女主外,另外一位應該怎樣面對做怎么調整。真心付出我想男主不會淪落到有欺騙一切的生活作風啊。如果他本身就這樣那你還找他結婚就說明你瘋了啊。真心付出并不是消極等待,像本片女主那樣一方面想結束這種生活另一方面又想男主回心轉意,在現實生活中概率低到0啊。
男主搞法律的。勝訴的話工資高的嚇人啊,隨便一個大案隨便收幾個點就寶馬香檳滿世界旅游去了,為了工作的需要他只有不斷的說好聽的話,在任何場次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話語這是自我保護,發(fā)揚自我的能力的表現,總之是為了能更好的活著。這種日子過得越多越容易迷失自我
大話王:就像照鏡子~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5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