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里有很多隱喻,不一一解釋了。
有一個比較少人提到的,44歲時john malkovich會“ripe”,成為適合承載那群老人意識的vessel,也就是說那時他會真正失去“自我”,成為某種上代集體意識的代表。
我們從出生近乎一張白紙開始,不斷接受社會意識的“侵蝕”, 年齡越來越大,而問題也越來越少,孔子說,七十從心所欲而不逾矩,而在電影中這個年紀定在了44歲。何為從心所欲?如果連心都早就被“替換”了??鬃拥囊馑计鋵嵤?,你到了70歲連做夢大概不會做出格的事了。
44歲生日12點之前進入的意識可以操控 malkovich, 之后進入的則只能成為“觀眾”(潛意識), 也象征著我們大腦一種固化的過程,到了一定年齡,我們不再能接受新的事物和經(jīng)驗,而習慣于用之前學習到得去判斷和行動。
電影里比較悲哀的一幕是,當malkovich被craig離開時,他剛?cè)玑屩刎摪阏f了一句“I'm free", 緊接著鏡頭就轉(zhuǎn)到老人們一個一個面露笑容進入了通往他大腦的坑道,最后malkovich面露笑容的說” we are john malkovich"。我們以前沒有,以后也不會有真正free的時候吧。
傀儡師操縱木偶參與天鵝湖的一段很有藝術(shù)性,想不到人偶的動作能夠那么細膩和豐富,絲毫不比真人遜色??吹某鼍巹δ九际窍逻^一番苦工的,做為一種藝術(shù)嘗試,我看木偶真的可以登上。另外一個看點是導演對細節(jié)的把握,對演員的木偶事業(yè)成功是靠電視新聞鏡頭的角度表現(xiàn),篇幅不多缺非常豐富可信,這一斷鏡頭的流暢節(jié)奏不亞于動作片。總而言之,本片天馬行空卻真實可信,和垃圾《龍之戰(zhàn)》的東施效顰井底之蛙比起來,簡直是完美。
一上來找工作這段就形式感超強
7,8樓之間的樓層
必須用撬棍打開的電梯
和MM認識之后,用木偶訴衷腸這段,光影多好
<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
一部成就查理·考夫曼這位神編的電影,不得不贊嘆這位鬼才編劇天馬行空的思維。一條可以通往約翰大腦的密道,這腦洞已是開得驚艷,查理并不止于此,進一步衍生出了對意識和性的思考以及構(gòu)建了大循環(huán)的格局。又仿佛看到了萬能鑰匙的影子,人類對于永生的渴求,似乎像未來簡史中預言的一樣大勢所趨,而以什么樣的方式永生則樂此不疲的出現(xiàn)在各種電影劇本中。萬能鑰匙中的巫術(shù),這部的密道,逃出絕命鎮(zhèn)的醫(yī)學技術(shù),越發(fā)靠近現(xiàn)實。不管是奇幻還是科幻,電影有它作為未來的一面
“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好看!成為查理·考夫曼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5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