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個風流的個體戶。一直都是當配角(舞臺上),這次能當主角了(追悼會)。我一直不喜歡開會,這個會(追悼會)是最后一個了。
死者肖肖對公車上生者的訪問,他原諒有人為了自己的失明女兒,原諒新婚夫婦,原諒戴著紅領巾的女孩子。他76年交了入黨申請書但“他們都忙沒回復”,死后卻成功入黨,而申請書早已找不到,自己已經(jīng)寫不出字。
一百個光屁股小男孩,被偷者身后生殖器樣的石柱,肖肖的嬰兒時期光屁股遺照,還有裸體銅像…這惡趣味。
由肖肖和恬恬兵馬俑堆里彈吉他的圖片而來
80年代末期,大陸呼啦超一下子出來一堆現(xiàn)在人幾乎想象不到的作品。從題材,到尺度,到意識,到手法,到對商業(yè)性的重視,都很新。受限于一些技術或資金上的限制,包括心態(tài)上一些不熟練,未見得都有多好,但確實給人看到了一些可能性。
轉過年來,8進到9,后面的變化就……
《一個死者對生者的訪問》,總體是很標準的藝術片,都不能算文藝片。這倆詞別人怎么心里劃分可能各有真章,在我這"文藝"更多是指敘事狀態(tài),而藝術是指"手段"了。
比如要講這《一個》的文本,其實相當?shù)牟换逎?,甚至可以說簡單得有點過于“白”。
一個平日普通的小個子男人,在公車上偶然見義勇為,卻因他人的怯懦,被小偷捅死。之前大家都顧著污名化他,只有女友努力在為他爭取著名聲,最后他又在媒體上變成了英雄,甚至被追認黨員。這里諷刺了一些普通人的怕事心理,還有見風使舵的領導。也多少對一個人和這社會的關系,做了點小反思。要說有多深,也確實沒見多深。
但在內(nèi)容上,這部電影卻相當前衛(wèi),表現(xiàn)主義的思路貫穿在全片。無怪于很多人的童年回憶里,這就是部恐怖片。
《一個死者對生者的訪問》黃健中導演映后對談簡要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7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