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對奧運會的態(tài)度,對比一下歷屆奧運會的夢之隊陣容與當年的NBA全明星陣容就能見分曉。簡言之,沒有市場運作沒有炫目明星沒有隨之而來的一波又一波花邊新聞,短短幾天項目又多又繁瑣,就憑一句更快更高更強,誰特么樂意看吶,哪特么有我們的NBAMLB超級碗帶勁呢。
——關于導演拍攝和剪輯的大劍無鋒,導演對演員的調(diào)教,演員付出的努力其他幾位高分老師已經(jīng)詳盡闡述了,只是讀過來好像關于影片主旨說的還沒那么透,當然了一千個哈姆雷特,這里也無非是想念叨念叨自己的看法。
哦另外,錢寧塔圖姆走路姿勢都變了個樣啊,好幾個鏡頭,不怕扯著蛋么——
說回來,第一場戲和最后一場戲的對比再明顯不過了。
Mark對著一屋子學生聊自己的奧運金牌,聊對國家的貢獻,孩子們個個目光呆滯,這只是堂無聊的職業(yè)規(guī)劃課(or whatever)而已。
一個奧運會世界冠軍,戴著他的金牌,擱中國隨便找個小學中學,會是什么樣大家都能想出來。冠軍背后的榮耀,的拼搏精神,的人性光輝,單純的孩子們完全看不到,完全不在乎。這樣的僵局,這樣的演講效果也困擾著Mark
每一個男人都會有著建功立業(yè),締造非凡的渴求。對于生在名門望族的約翰尤其如此,站在美國獨立戰(zhàn)爭期間無數(shù)戰(zhàn)士流血犧牲的戰(zhàn)場遺跡里,瞻仰勇敢無畏的英靈,讓他感到熱血沸騰。然而日漸式微的家族里空留他自己和母親,而母親又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獻給了馬。他想擔起這個家族奮斗無數(shù)輩所換來的榮耀,帶領他重塑輝煌,甚至化為全美國的精神偶像。然后他找到了潦倒的摔跤運動員馬克,愿意將他培養(yǎng)成世界第一。兩人一拍即合,迅速投入到世錦賽的準備當中。自幼父母離異的馬克,一直跟著哥哥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一起練摔跤,長大后倚仗著哥哥生活?;钤诟绺绲谋佑酉?,27歲的他像未成年人一樣,渴望掙脫哥哥的羽翼,證明自己。當約翰找到他,展示擺在他倆面前的宏偉前景時,他知道,機會來了。
然而約翰并不能教他什么。他不懂摔跤,能提供的只有場地器材,和大把大把的鈔票。反而是馬克在教他如何摔跤,比起教練,他實質(zhì)上只是個贊助商。各自友情經(jīng)歷上的匱乏,使它們在訓練過程中形成了富二代和窮屌絲之間不平等的友誼,富二代向他展示毒品酒精富裕的魅力
不管事實原貌如何,既然這部作品選擇不完全按原本事件展現(xiàn),就已經(jīng)決定故事是導演和編劇的表達。而所謂的真相,應該說是電影中事件的真相,是什么。
Foxcatcher,標題,故事的主要發(fā)生地點名稱,甚至很可能是指近現(xiàn)代一度在有錢人中盛行的獵狐運動里大批的獵犬。狗,寵物,可以買來,可以吊死。一度似乎是暗指在John眼中的Mark,然而看看John和他母親的關系,我們才知道原來John雖然富裕,卻也僅認為自己是母親養(yǎng)的一條獵犬。
最能抓住狐貍的那條狗,往往獲得最多獎勵。所以John和Mark都一度以為自己抓住了狐貍。John認為可以扔掉母親的馴馬獎杯,大聲說他領隊的摔跤隊贏來的獎牌,才是真正的狐貍。而Mark也以為自己終于擺脫兄長的陰影,找到一個可靠的朋友。所以一旦兩個人各自所屬的主人否認他們的成果,平衡即告打破。最慘的是,原來之前抓的不是狐貍,那到底狐貍是什么?
所以John的母親過世,他連再度證明自己成功的機會都沒有。在決裂后重看和Mark一起奪金的紀錄片,他才恍然大悟自己當年并非買狗的人,那種親密感純粹來源于他們兩位都是狗的快樂
貝尼特米勒是一位被嚴重低估的導演,他目前只拍了三部電影,《點球成金》、《卡波特》還有《狐貍獵手》,這三部電影都是極其出色的人物傳記電影,其中《點球成金》 和 《狐貍獵手》都是關于體育題材的人物傳記電影。貝尼特米勒的電影擅長刻畫人物性格,他是一位心理學大師,尤為擅長從心理學的角度深入剖析人物,這部《狐貍獵手》就是極佳的范本。
馬克是奧運會的摔跤冠軍,但摔跤在美國是冷門運動,特別是上流社會對這個項目嗤之以鼻,認為低級、野蠻和無趣。因此,馬克雖貴為奧運冠軍
(1)約翰在孤獨中喪失了自我
約翰是很孤獨的,他的孤獨不只來自于坐擁財富的高端,更來自于精神意識的孤獨。誠然他所說,他人生中唯一的好朋友,是母親用錢買來的,他沒有好朋友。他是愛母親的,可是自己鐘愛的體育競技事業(yè)得不到母親的支持和贊美,母親認為這是低賤的人干的事情,他是痛苦和壓抑的,這樣的孤獨使得他的性格扭曲,將從母親那里得到的怒火無端發(fā)在馬克身上,瓦解馬克本就很少的自尊,以至于后面和馬克的關系再以難以恢復。約翰幻想自己是英雄,以奧運金牌得主馬克的父親,導師,教練自居,更想讓戴夫承認自己是他的恩師,他幻想癥已經(jīng)嚴重到這種地步,又怎能容忍得了自己馴服不了馬克,而只有戴夫才能教導好馬克。所以電影結(jié)尾部分,他拿著槍對準戴夫說:“你怎么可以這么對我?!彼J為是戴夫使得他和馬克的關系變壞,使得馬克遠離他,他還沉浸在馬克的演講中,他是馬克的父親、導師。
(2)戴夫和馬克
“我是愛你的,我愛你到底。”用王菲來表達愛情的歌詞形容戴夫?qū)︸R克的愛,其實一點也不為過。由于家庭環(huán)境的原因,馬克從小就很依賴哥哥
電影《狐貍獵手》:今年的奧斯卡很青睞暗黑色系的電影啊,該片反映的就是黑色體育界的故事,它根據(jù)真實事件改編,講述奧運會金牌摔跤選手馬克.舒爾茨及其兄大衛(wèi)與億萬富翁杜邦之間復雜的關系,三個男人從互相需要,到控制、反控制、嫉妒、鄙視、失望等各種情感交織,最終走向悲劇結(jié)局。性格陰鷙變態(tài)的杜邦無法承受比賽失利及馬克出走的痛苦,加之自己苦心經(jīng)營的亦師亦父的形象盡毀,遂于絕望之中開槍打死了大衛(wèi),這位在電影中唯一正常的、溫暖的角色。有人據(jù)此聯(lián)想到美國夢的破碎,我寧愿相信這純屬命運的無常,人性的多變,誰也無法預料自己會遇上什么人,攤上什么事?,F(xiàn)實中杜邦是這樣為自己辯護的“那天我心情不好”,錢多任性嗎,心情不好就要殺人?法網(wǎng)恢恢,這個怪胎終死于獄中,馬克淪落,不復輝煌。本來昂揚向上的競技精神卻無法拯救三位主角的人生,看完電影竟有一種深深的荒誕感,不知這種悲劇如何去解?喜劇演員卡瑞爾飾演的杜邦,變態(tài)、陰暗、喜怒無常,實在太形象了,當他盯著你看的時候,真有毛骨悚然的感覺,這真的不是恐怖片啊
狐貍獵手:冷血入骨,震耳欲聾。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8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