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該怎么去寫這個評論,因為實在有點理不清自己看完電影的想法。
聽完艾登最后那段話,覺得好可憐。孤獨-這大概算是人類這種生物在生命最后階段最大的悲哀,尤其是這種活在人群中的孤獨。我們活著,卻好似死亡般安靜。
艾登那位年輕漂亮的妻子,大概就是傳說中的瑪麗蘇,當然這只表現(xiàn)在她追求存在感的時候,對于自己生活的基石和支柱,她卻表現(xiàn)的象個無理取鬧的孩子,只會責怪別人沒有任她欲取欲求,真是太沒有敬業(yè)精神了。
算了,不說了,反正大家都不過是活在這虛偽的世界中的蕓蕓眾生。
“滿口道德、原則、救贖的人本身就值得懷疑?!?br> 老公問我這是一本關于什么的電影,我說是關于溝通。用近三個半小時的時間告訴你我一直確認的觀點: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不可能的。但錫蘭講得很好,把各種關系的矛盾講得透明又絕望。
我們把自己從最親的人身邊隔離卻又無法離開彼此生存,你也準備好經(jīng)歷一場徹底的冬眠了嗎?
太喜歡這個題材,不得不服,貧富差距是看得見的,也是極為敏感的,以心理感受作為切入點,引出極為耐心的針對尊重、理解、平等、尊嚴、價值等等看似扯淡但卻至關重要的話題,最難得的是沒有始于討論止于討論,敏感個體在應對因貧富差距產(chǎn)生的外界壓力下的不同人格,無論出于自身的同情(惡心~),還是出于嫉妒(因受生活所迫個體暴發(fā)出難以想象的力量),或是出于窘迫(貧富、地位等差距是看得見尷尬)
契訶夫不僅教會土耳其導演錫蘭“面對生活的態(tài)度”,還給后者帶來了創(chuàng)作上的靈感?!?a href="/archives/id-44271.html">小公務員之死》描述一個噴嚏引發(fā)的命案:不慎將唾沫濺到將軍身上的小公務員誠惶誠恐,再三道歉;不勝其煩的將軍大發(fā)雷霆,小公務員肝膽俱裂,一命嗚呼。
《冬眠》以《小公務員之死》似的故事展開,噴嚏變成了飛向車窗的石頭,在瑰麗、神奇的卡帕多奇亞地貌的襯映下,貧富階層和家庭內(nèi)部的隔膜、矛盾更趨激烈、復雜。錫蘭以樸實無華的鏡頭探悉人性和人生困境,對白犀利、深邃,對弱者的同情保留了必要的分寸和克制,一舉摘得第67屆戛納電影節(jié)金棕櫚大獎。
作為洞穴旅店老板、專欄作家、土豪、名流,艾登不乏仰慕者,也不缺憎恨他的窮人。因侄子砸壞艾登的車窗,本就拖欠房租、官司纏身的叔叔生怕報復,幾次三番找上門來道歉,并逼著小孩向他行吻手禮。當著家人,親切、隨和的艾登笑著伸出手去??蓱z的孩子怒火攻心,昏厥于地。
想起作家王梓夫講的一個“最小的因生活所迫自殺的男人”:湖北魚木寨一個11歲的男孩(父亡母嫁),無錢按鄉(xiāng)規(guī)請幫忙插秧的鄉(xiāng)親吃酒
遠離伊斯坦布爾的安納托利亞,業(yè)已退休的戲劇演員艾登以專欄作家的身份展開了新的人生。他故作關心地日復一日撰寫宗教類的文章,沉浸陶醉在自我所營造的看似深刻的思考世界里無法自拔。艾登用退休金經(jīng)營一家旅館,名下還有多處正在出租的房產(chǎn),在與普通民眾的接觸過程中讓他看起來多了一份虛偽和冰冷。妹妹尼卡早年離婚,經(jīng)常蜷縮在艾登的書房內(nèi)針對寫作而爭論,甚至彼此嘲諷攻訐。他的妻子尼哈年輕獨立,熱衷各種公益事業(yè)。聚少離多且人生態(tài)度迥異的老夫少妻漸行漸遠,感情出現(xiàn)裂痕……
冬眠必將蘇醒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8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