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奔著周冬雨去的,就單純喜歡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去看陽臺上。獨特的膠片質(zhì)感,一種朦朧,模糊又美好。它像是以第三人稱看著人物所發(fā)生的,張英雄,給人感覺就是很干凈的男孩,在選擇給父親報仇猶豫著好與壞,像是在做一到選擇題,向左向右。當最終放下刀與仇恨的張英雄,擁抱陸姍姍最終釋懷了,沒有結(jié)果少年離開了,下了一場大雨,也似乎是洗滌了少年的心靈。
陽臺上 ,就是一些人自己。突然想到郁達夫?qū)π孕睦淼拇竽懡衣叮瑥堄⑿弁蹈Q陸姍姍。。感覺周冬雨很清純美好完全沒有色情一說,因為少女就是美好本身
平淡的故事。普通的青春,卻并不悶,還有兩處情緒點到即止的感人。。喜歡周冬雨,已經(jīng)能輕松走近人物內(nèi)心,啃餅干那一段哭戲令人鼻酸。毫無臺詞打底,完全是情緒共鳴。不知道哪兒來的感染力。很自然。表演功力已經(jīng)不是一般的小花可以企及。
關于成長的故事。長大,是渴望伸出觸碰世界的手,顫顫巍巍的觸角嫩芽般柔軟,膽怯而有力,有一股力量在內(nèi)心翻騰卻猶豫不定,想要保護自己,想要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內(nèi)心男人的一面渴望長大,想要學會保護家人,善良與道德卻不允許??倸w是與紅毛不同的人
首先張英雄一家三代人都生活在那個小弄堂巷子里,媽媽是鐘點工,爸爸退休無業(yè)狀態(tài)而且脾氣暴躁,媽媽很愛他,但是這種愛僅限于英雄是否吃飽穿暖,對于未來對于前途,他的爸媽真的幫不了什么。另外英雄的眼界是比較低的,沒辦法他看不到那么大的世界,所以他大學學的專業(yè)肯定也不怎樣,導致沒有工作。像他這樣沒家庭背景(舅舅也僅僅是一個政治老師)、沒眼界,關鍵時刻也沒人指導的孩子,面對社會時真的會顯得特別地迷茫、無力、困難(會繞人多的彎路)。本來我以為他家會拆遷,以后會好起來的
癡男,是對“復仇”的執(zhí)著,對“跟蹤”的依賴,對“傻女”的暗戀。
傻女,是有智力障礙的真傻。
全劇臺詞較少,全靠導演用鏡頭語言堆砌這100分鐘的故事。男主立體精致的五官輪廓,很適合面部特寫,導演也確實給了很多臉部鏡頭。這個抽煙仰視的畫面,是最戳中我的點,腦海浮現(xiàn)一些陳年往事…
———————— 割了段線 ———————
夠不著生命的距離,
少年赤腳而行,
告別城市的喧囂,
澀澀的,不知道要去哪里…
陽臺上的姑娘,
撥弄著被風吹亂的發(fā)梢,
射中了誰家孩子的心臟?
少年沉溺于這夢幻
妙不可言的爛片陽臺上影評——百度百科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1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