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生活
或者我是一個積極的年輕人
我也關(guān)心社會上發(fā)生的事情
雖然我文憑不好,但我還是好學的
有人給我推薦了幾本書
我讀的上頭
我也要像作家一樣
我寫作
我寫作
我堅持寫作
我現(xiàn)身實踐
我終于寫完了
我終于寫完了
徹底完了
伴隨著幻境我進入了天堂
美麗的愛琴海
我進入海水里
海水沖擊著我的軀體
我寫完了
我想的終于寫完了
十萬愚民奔騰而下
這不是演習
圣經(jīng)里藏著致命的手槍,大海里藏著消亡的理想。以為自己是追求自由的蜉蝣,卻在構(gòu)建坍塌理想的牢獄。以為自己的筆是一股力量,卻喪生于親手壓滅的光芒。都說他的故事毫無希望,卻都不肯改變生活的現(xiàn)狀。做了愛情的信徒,成為美貌的奴仆。終于不再是碼頭勇于出手的少年,他追出去好遠,已無法把他追上。[豆瓣西樓塵]
先引用一段豆瓣用戶西樓塵的短評,我覺得很簡短的總結(jié)了電影的內(nèi)容??戳艘恍┒拱甑脑u論,有的在比較著原著書本和改編電影,并批評了一些電影中的不足
如果不被時代的虛假和疲憊所抑制,做一個純粹的個人主義者就意味著與時代精神的無窮摩擦,以及廢黜個人價值的危險,如同越過剃刀邊緣,新生始于自我割裂。
杰克·倫敦出生水手,航遍天涯,輾轉(zhuǎn)成為記者,作家,為生活,為社會底層寫作,后成名,幻滅,OD而死。當代將其歸為現(xiàn)實主義,反問,作家何以不是現(xiàn)實主義者?在我看來,杰克·倫敦的生活即是作家的理想生活,非居于豪宅挖空心思構(gòu)造虛擬,而是去與世界碰撞,知曉其動脈,思考其生成。小學看《野性的呼喚》和《熱愛生命》,感其生命力遠超梭羅,自然
兩人不合的根本原因是階級差距太大,三觀不合,根本不是一類人。
但若因此批評女主庸俗淺薄小資產(chǎn)階級etc.,我覺得很可笑。馬丁不知道她的家庭背景嗎?是他擅自把她看作女神,擅自做夢,擅自幻滅。對一個自己不了解的世界充滿憧憬,渴望加入,后來發(fā)現(xiàn)這一切不過是個美麗的誤會,因此失望憤怒,但是對不起,這是你自己的選擇。
埃琳娜出生于資產(chǎn)階級,當然只有這個階級的三觀。馬丁從小生活在下層,你可以說他更了解社會。但若無意外,埃琳娜也可以一輩子都待在她那個圈子里,根本沒必要了解別的階級。
馬丁·伊登:深刻!從逆襲到幻滅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1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