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的大陣仗的長劇《血淚中華》曾易名《根》,三易其名后,正式定名為《大地恩情》。1980年9月1日,在香港首播,黃金時間七時正推出。同時,《大地恩情》第一部《家在珠江》配上英語,在西歐東南亞二十五國家地區(qū)播映,并于1981年2月參加“艾美獎”競選。1981年5月11日,即將辭去總監(jiān)之位的麥當雄攜《大地恩情》英語版,前往法國參展,出席康城電影節(jié)。1981年10月9日,《大地恩情》片集被泰國當局禁映。
麗的原計劃拍三百集至四百集,宣告“縮水”后改成二百集,最后新聞報道稱出品為七十五集
1.農民向地主交地租:展示了封建制度下的基本社會關系,宗祠制度。
2.農民和地主的日常:地主家庭結構,一妻一妾。村里有教書先生。農民與地主關系還挺合諧。
3.二少剪辮:辮子是忠君愛國、服從體系的直接體現(xiàn)。地主家的最高理想:做官。從容老爺愛惜辮子表現(xiàn)其對封建社會的絕對服從。二少留洋剪辮以及革命黨起義,是封建社會日漸動搖的體現(xiàn)。
4.阿昌南洋回歸:打工人vs農民。阿昌在南洋割膠,南洋工廠為西方資本提供源材料,堪稱中國最早一批的打工人,996實錘了。
在下廣州-佛山聯(lián)合血統(tǒng)/城市-農村混合長大,看完第一部《家在珠江》,后面兩部不看了,據朋友推介,后面兩部完成度遠比不上第一部。
總體點評:
無論倫比,極度震撼,慘到爆炸,相當好哭
即便粗糙的服化道和略為制式的表演,但絕絕子的共情
(個人觀感上,認為一小不足之處就是可以更為精簡凝練,三十集太長了,一些人物故事線被反復拉扯,特別是大可反復被二可傷害,但又反復為二可求情這點上。但瑕不掩瑜?。?br>奠基在深厚濃郁的歷史劇變時期,展開了人(農民)的存在
作品整個視角充滿著大地倫理學
短評寫著寫著,意識到可能不夠,所以便在這里記下了。
機緣巧合之下,選了這套長劇作品觀賞先。
真的聚集了許多的好戲之人共同完成的一部作品。
劇情上來說,我就最喜歡<家在珠江>,有許許多多印象深刻的段落,例如,孫學齋的人血饅頭事件 ,他聽聞是孫文最有可能當選,就說道:“我要挨家挨戶去告訴他們,我的同宗做了皇帝啊?!痹儆屑艮p子的事件,容舉人烏龍死亡事件,他的兩位太太對著他的“尸體”依舊在爭吵不休,又或者二少容亨在這單元里和的最后一場戲,和飾演他家姐的鮑姐
神作。本人95年生,雖然從小香港本地成長但因太年輕所以最近才有幸在網上翻看這部作品,劇中寫實地描繪了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農村結構和現(xiàn)代化的迫切及思想沖擊。三教九流的社會百態(tài)、皇權不下鄉(xiāng)、鄉(xiāng)紳管理土地和農民的刻苦耐勞,刻劃了中國人的種種智慧和拼搏精神,當中也有描繪人性的善惡和對舊時代艱苦生活的唏噓。長輩們自然對這些生活體驗甚深,而身為年青人的我們看到先輩們的默默耕耘,亦很難不動容。
順便吐槽一下,這是tvb永遠做不出的作品,亞視劇集的家國情懷特別令我印象深刻,而tvb只會拍小資精品劇集
《大地恩情》這部影片開頭,是村民們圍在一起向容老爺管家阿三交納田谷的畫面。很明顯,村民們每當要上交田谷的時候都是苦不堪言,以至于出現(xiàn)如九斤耍小伎倆這樣的行為。村民們都是大地的兒女,世世代代生活在廣興圍這片土地上。在廣大的鄉(xiāng)村地區(qū),土地生產糧食,是農業(yè)生產的基本生產資料,是一切生產和一切存在的源泉。農民是依賴土地生存的,沒有土地就沒有農業(yè)生產。
在集權制的國家,土地作為國家統(tǒng)一政權的經濟基礎。清末民初,王朝國家實行的土地所有制,是將統(tǒng)治階級和地主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從而維護當朝統(tǒng)治的。地主對土地具有控制權和所有權,通過租地給農民從而對他們形成一定的控制和制約作用,這也間接體現(xiàn)了國家控制力在鄉(xiāng)村地區(qū)的延伸。地方官府也常常借助土地來施展自身的權力影響,借此來控制整個鄉(xiāng)村社會。通過像容老爺這樣的代理人,以種種方式把國家所賦予的行政能力和土地承包聯(lián)系起來,從而實現(xiàn)對鄉(xiāng)村的控制。
容老爺是香山縣廣興圍的舉人,在廣興圍有絕對的權威。而作為官府和鄉(xiāng)村之間的代理人
劉志榮主演,【原創(chuàng)】記麗的電視《大地恩情》靈魂人物:容亨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2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