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看過這部連續(xù)劇。
暮然回首,原來溥儀就是我現(xiàn)在迷的死去活來的黃子華大人。
biang~~~(腦袋撞上金屬物的聲音)。。
印象很深的連續(xù)劇。
幾個演員,黃子華,蔣雯麗,秦海璐都演的很好。
那時候覺得蔣雯麗驚為天人啊,后來看到立春都傻了。
再后來寫中國近代史的作業(yè)。
我決定寫溥儀,放到動蕩歷史的大環(huán)境里面,夾雜著他的個人經(jīng)歷,研究他和五個女人在一起的心態(tài)。
寫出來自己覺得蠻好玩的??上莻€作業(yè)現(xiàn)在已經(jīng)找不到了。
寫這篇影評的主要目的:
頂子華啊。。。。。。。。。。。。。
在看之前,和看之后,我都不能相信戲里的溥儀的扮演者,居然是個香港演員。他演的太犀利了,入木三分,我震撼地不知該如何反應。
當然,其實我看非常公民,也是因為他去的。
唯一的遺憾是,國語配音太爛。可以說我嚴格吧,我對配音的要求很高,看到這樣好的演技配上這樣平板的聲音,多少還是不能接受。
他演得這樣好,而他應該可以走更遠。
第一篇影評是看到中段就忍不住寫了黃子華,第二篇影評是看完譚玉齡小天使一些感慨。其實這部劇值得一個完整認真的劇評,實乃神劇也。但是感觸良多,一時也不知從何說起,只能寫個簡單的提綱。
1. 黃子華的演技真真撐起了這部劇。有80%的時候我完全忘記了這是黃子華。有10%的時候我在想,這真的是黃子華?真是一點也看不出了。剩下10%的時候我在想,溥儀這歷史巨輪的玩物有著這樣獨特的魅力,是黃子華的表演賦予的,還是因緣際會的宿命成就的?
2. 劇本很好地平衡了娛樂性和歷史性。對歷史其實做出了很多改編
純真得令人流淚的明賢貴妃獨倚大殿小椅,靜思皇帝點滴。那一刻,是溥儀一生中第一次被當作一個纏綿的情郎被一個真正愿意為之托付終生的小女子銘記于心靈的每一個角落。日本人的毒藥、皇宮的幽暗、溥儀的無能為力不僅絲毫沒有引起她本可以對溥儀的怨恨,如同其他的女人,反而使她更加堅定地說出了心里話"等著皇上回來!"她才二十二歲!這么一個小姑娘,冰清玉潔,一塵不染,撫慰了婚變的溥儀,用真誠融化了魔窟般的代溝。溥儀,這個天生距離真情很遠的"高高在上"的皇帝,能夠得到真正的愛情,是否應該感謝玉齡那特有的單純呢?玉齡的世界很簡單,她只要愛,也愿意給人愛。孤獨的溥儀躲進了她的避風港,很自然地成為了她的男人。玉齡吶,為什么,為什么不是你陪伴溥儀至死呢?溥儀吶,我知道你即使被迫轉移了玉齡的骨灰也不曾丟棄玉齡的玉照對嗎?溥儀,你六十一年戲劇般的人生僅有這五年的時間和玉齡在一起,而玉齡又是絕無僅有的!我想哭!這是皇帝、環(huán)境的悲劇,也正是這樣,才顯示出,你與玉齡的愛情是多么難能可貴!玉齡,請在天堂照顧好溥儀,我知道,你能讓溥儀真正地快樂起來!
《非常公民》這部劇很有《少年天子》般的“致郁”神韻,劇中并沒有什么宏大的場面,唯一的一組多次出現(xiàn)的長鏡頭便是群鴿飛掠而過后,包括鐘鼓樓在內的滄桑的北京城,奠定了時代變遷之下厚重而蒼涼的總體基調。
《少年天子》,描摹清朝入關之后的第一位皇帝順治帝福臨理想破滅的人生悲劇,“攀不過紫禁鐵臂高墻,枉我是萬人之上”;
《非常公民》,則刻畫了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也是封建帝制下的最后一位皇帝溥儀,他不愿意離開紫禁城,卻不得不在不同的囚籠里輾轉,半生顛沛,一世囚徒
我個人不喜歡這種基調的電視,太壓抑了。如果是早知道,可能不會看。
當時是電視播,剛好是婉容在教堂的戲,說著嫁給皇上的事情,一副進步青年的樣子。我自己腦補了先婚后愛,霸道皇上愛上我的戲碼,于是追了下去。是,我知道我膚淺,感謝我的膚淺腦洞,遇到了如此優(yōu)秀的電視劇。
整部電視劇基調壓抑而悲涼,電視劇圍繞著末代皇帝溥儀由皇帝到一個普通公民的悲涼一生。看的時候,不知道說什么,就是壓抑,無奈,心疼但是毫無辦法,有一種無法言說的無力感。
看的時候一個演員都不認識,覺得他們就是角色
非常公民的非常人生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31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