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鮮
汕尾紅海灣 --- 咸菜炒麻魚,清蒸鮮麻魚
廣州增城的西湖灘村 --- 清蒸荔枝菌,清湯荔枝菌
珠海西部 --- 清水煮重殼蟹,清蒸重殼蟹
清遠筆架山 --- 蔥油雞
惠州南昆山 --- 五花肉炒冬筍,冬筍炒菜心,冬筍蒸臘肉
韶關(guān)南雄 --- 酸筍鴨
惠州羅浮山 --- 盆菜
8_9#((2(28_(($(2()2)#++_($(2(#($(($($(2(2(#(($(_($(2(2($(3(($($($($(2(2((#
未完
跟風(fēng)《舌尖上的中國》,特別是解說詞,不過攝影條件差了些??赐晡野l(fā)現(xiàn)我對廣東菜確實喜歡不起來。
第一集·鮮:鰻魚,荔枝菌,重殼青蟹,清遠雞,冬筍,酸筍,廣式臘肉,新年盆菜。
第二集·偏:沙蟲,禾蟲,竹鼠,桂花蟬,龍虱,田鼠,紅菌豆腐,竹蟲(太tm重口了)。
第三集·時:遲菜心,木棉花,菠蘿,龍舟丁,豉油雞,薄殼米,廣式臘腸,蛇。
第四集·精:蠔,叉燒包,蝦餃,荷葉,干鮑,蟹,干魚鰾,羊腩煲。
第五集·造:粿,粽,老鼠粄,筍粄,木薯,鴨松羹,水牛奶,雙皮奶,姜撞奶,魚丸,墨魚卵粿,水耕種植蔬菜。
第一季共五集分別是鮮、偏、時、精、造。感覺都未能扣準(zhǔn)這些主題完整而全面地介紹。選材上感覺也不是很有代表性。另外第二集就殺出一個“偏”,讓人有點觸目驚心。第五集提出:潮汕人為什么如此熱愛粿?可是到最后也沒有總結(jié)概括一個答案。而且潮汕的粿,哪只那么幾個品種?。繉嵲谑翘嗪昧税?!可能是因為這樣才有了后面的好幾季吧。還是值得一看的。下面是我的一些觀看隨手筆記。
老廣的味道?第一季(2016)
第一集?鮮
既撈既食,鮮宰當(dāng)下。
汕尾紅海灣。麻魚學(xué)名海鰻門鱔。咸菜炒麻魚。咸麻魚。
第一集
潮汕饒平-麻魚(海鰻):11-1月,咸菜炒麻魚、清蒸咸麻魚
增城-荔枝菌(五月菇):5月,未開傘清蒸荔枝菌、開傘清湯荔枝菌
珠海斗門-重殼蟹:11月,清水煮重殼蟹、重殼蟹蒸水蛋
珠海乾務(wù)-青蟹:深秋初冬成膏蟹
清遠-清遠雞:蔥油雞、白切雞
惠州南昆山-冬筍:10-1月,五花肉炒冬筍、冬筍蒸臘肉
韶關(guān)南雄-酸筍:春秋
第二集
湛江-沙蟲:蒜蓉粉絲蒸沙蟲、沙蟲刺身、椒鹽沙蟲
中山竹排村-禾蟲:農(nóng)歷九月初一、十五,禾蟲炒蛋、爆炒禾蟲
梅州平遠-紅菌豆腐:紅燜紅菌豆腐頭
第三集
第一集·鮮:鰻魚,荔枝菌,重殼青蟹,清遠雞,冬筍,酸筍,廣式臘肉,新年盆菜。所有的味道其實都是每種食材對自然生長的記憶,盡快食用的“鮮”也就是對這種記憶的最大保存。
第二集·偏:沙蟲,禾蟲,竹鼠,桂花蟬,龍虱,田鼠,紅菌豆腐,竹蟲。
飲食文化的差異,更關(guān)乎的是地理環(huán)境,對這這些食材“偏好”,只是嶺南人的祖先,感激大自然的慷慨,就地取材罷了。
第三集·時:遲菜心,木棉花,菠蘿,龍舟丁,豉油雞,薄殼米,廣式臘腸,蛇。
也許,按規(guī)律行事,按規(guī)矩做人,不逾越,不放肆
對于沒事紀(jì)錄片那當(dāng)然是我的最愛,在這里收獲的不僅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精神上的滿足,雖然隔著屏幕但是能夠感受到老廣人對于食材的講究,對于色香味的滿足,唇齒之間就好像品嘗到了老廣味道,這是對味蕾的刺激,對于美食我是熱愛的,民以食為天,山珍海味,五谷雜糧,粗茶淡飯,柴米油鹽醬醋茶盡顯獨特味道。
【老廣的味道 第一季】暴贊!老廣的味道第一季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32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