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fā)于個人博客:http://www.blogcn.com/user16/shawnj/blog/31909686.html
回頭看看,北野武如何都不能算作一位高產(chǎn)的導(dǎo)演,從89年的處女作《兇暴的男人》到去年的《雙面北野武》,12部影片整整花去16年的時間。相比只用10年便完成12部作品輪回的金基德而言,北野武未免將時間拖得太久,當然多棲發(fā)展的他無暇他顧,從新作中即可窺見一二,這繁忙程度倒是金基德所無法比擬的。
第62屆威尼斯電影節(jié)上,北野武帶著新作神秘登場,成為當年唯一一部日本參賽作品。和一曾驚艷世界的《花火》、《玩偶》相比,《雙面北野武》似乎沒能再次打動威尼斯的觀眾,最后落得顆粒無收的結(jié)局。就連北野自己也說,畢竟這部影片情節(jié)有些混亂,觀眾看不懂也實屬正常。三年前的《座頭市》為其迎來了叫好叫座的雙贏局勢,但似乎他并不待見這等場面,很快又回到自己的軌道上,并且變本加厲起來。
輪回
早先的參訪中,北野武稱這是一部總結(jié)性質(zhì)的影片,是對自己之前導(dǎo)演風格的一次匯總,之后勢必謀求轉(zhuǎn)變。這讓我想起前幾個月寫《弓》時候曾作的猜測
看這部片子是一年前的事情了,早就想為北野武寫點什么,但是總是有某種情緒推積在胸口,讓我開口卻不能成言.陰沉的天空,寒冷干燥的空氣,有些思想和情緒必須找個釋放的出口
我們每個人都是蟲子,都是蠕動著的毛毛蟲。丑陋、愚蠢……
眾人當中很容易找到相似者,人與人的差別本來是很細微的,一點一點的些微差異,漸漸的就產(chǎn)生了化學(xué)變化,讓本來相似的人變得很不一樣。溫和和暴虐,挑剔和隨遇而安,被尊重和被藐視。身邊的人,可以不加判斷即已區(qū)分。對于陌生人,其實他們都差不多,都是老人,普通的老人。
當他每次從睡夢中醒來,驚詫于夢境的時候,他是否意識到那一個個的夢境甚至比各種的電影都精彩。更重要的是他是絕對的主角。而日常的工作,瑣碎的結(jié)帳或許才是他的夢境。是激烈,復(fù)雜的生活之后的一種調(diào)節(jié)。另一個北野武呢?其實他是這樣說的:那只不過是電影罷了。我有什么厲害的?我只不過是一個老人罷了。
這個電影要強烈推薦一下。雖然說在威尼斯落了個冷場,沒有表揚甚至沒有批評;但這幾年的威尼斯變得也就那么回事兒,被它關(guān)注也不是很光榮。
如果不論影片的最后一點,就是說在北野武刺殺北野武這個情節(jié)之前的內(nèi)容和北野武之前一批電影的主題和題材比較像,《花火》啊《大老》啊或者甚至《座頭市》。劇中的角色“衰人北野武”就像影片中一首歌唱的,孤身一人,事業(yè)失敗,夢想落空,處處被人欺負被人忽視。然而扭轉(zhuǎn)的方法只有暴力,就像之前的那些電影一樣,在暴力與壓抑的氣氛中掙扎與傷感。在這一部分中他在贊美暴力。而最后的情節(jié)一轉(zhuǎn),“牛人北野武”從夢中醒來,看見被槍指著,以及“北野武刺殺北野武”本身的意義,就將前面的內(nèi)容統(tǒng)統(tǒng)推翻,也是對北野武自己之前拍電影中對于暴力的認識有了一次批判的反思。而這種電影主旨畢竟太太太個人化了,在威尼斯上難被重視也在情理之中。
影片的拍攝手法相當飄逸。不斷從夢中醒來的敘事方式,足以給各個支路發(fā)展空間并在適當?shù)臅r候跳到另一條支路上
北野武的雙面,一面是孩子,一面是成人;一面是菊花,一面是刀;一面是美,一面是死;一面是忍,一面是殺;北野武是一個最能展現(xiàn)日本人生命中矛盾性和悲劇性的導(dǎo)演。與其說日本人崇尚武士道,不如直接說日本人是一個崇拜死亡的民族。
《雙面北野武》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33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