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愛情》,00年的愛情片,骨子里透著濃濃的文藝氣息。藍色,詞典中的釋義為用靛青染成的顏色。電影海報以深藍為主色調(diào),而片中的愛情,被主創(chuàng)定義為藍色。
藍色是紅綠藍三原色之一,且三種顏色中它的波長最短。波長短的光容易被散射,所以傳播距離短。從視覺上來說,藍色天生就不易被看清,因而自帶一種神秘感。而神秘,正是片中愛情的一大推手。橋上的第一次相遇,邰林遠遠看到劉云曼妙的背影,便不自覺地用手指組成相框,把這一刻的美好記錄下來。如果真的能成相
依舊是舒適的優(yōu)雅的九十年代影像,很自然的被霍建起帶入氤氳著藍色文藝氣息的畫面中,像王家衛(wèi)的風格的,雖然比之粗糙,卻又有霍導獨特的色彩風格和鏡頭組接,帶著濃濃的話劇色彩,以及對行為藝術和生活的探索,一句:你在找什么,找到了嗎?說開了那一代人緬懷自己逝去的青春,惆悵與迷茫
潘粵明和袁泉用京腔和話劇式的獨白讓我想起《大宅門》里戲曲的配樂,不僅不顯突兀,反而更適應藝術本身
這不算快不算慢的市井生活,散發(fā)著文藝氣息的沿海城市,被我放在記憶中對于美好想象的憧憬正體現(xiàn)在這部電影之中
因時間關系,花了兩天才把《藍色愛情》看完。
這部片子明顯帶有那個年代的文藝氣息,用行為藝術這個(在當時)有點前衛(wèi)的概念串聯(lián)全片,舞臺與生活交錯剪輯、相互呼應,加上戲劇臺詞般的旁白,整體呈現(xiàn)出一種文學的美感。能想象到,如果那時的我看了這部片子,一定會非常非常喜歡?,F(xiàn)在看,不考慮喜歡潘老師的情感加成,也能打四星。
有人說片中兩人的感情生發(fā)得毫無來由,我卻格外喜歡這種設計。如今的愛情電影,大抵是要做很多鋪墊來努力解釋兩個陌生人究竟為何會愛上彼此
馬白駒,是她的童年,她母親的愛情。相逢,由一場行為藝術開始。行為藝術的契機,注定了人生一幕,與尋找有關,與借口無關。而這借口,恰好是馬白駒這個名字。冥冥中的潛流找到出口,噴薄而出,猜忌,掙扎,游離,痛楚,四處蔓延,變成她的終極一跳,變成她最為燦爛的一場行為藝術。
她的裙裾翻飛于江水之上。身形的輪廓愈發(fā)柔軟,朦朧。蒙蒙的天色,看不清她的面龐。
圍觀的人很多。他搶過擴音器。說,我愛你。
她從護欄外側(cè)過臉來,微笑的面龐,有一滴淚流下。她縱身跳去。
他毫不猶豫地隨后跳下。
以話劇女演員為職業(yè)的女孩,無時無刻不活在自己的藝術過程里。他配合了這一場藝術。
“每一個人都是藝術家,每一天都可以寫進藝術史?!?br>他在濤濤江水里大叫她的名字。而她已然在蹦極繩上,往復飛翔。
藿建起2000年導演的片子,《藍色愛情》。濃重的文藝的處理痕跡。由方方的《行為藝術》改編,我沒看過的她的一個中篇??匆婇_頭敲著方方的大名,便知道會很好看。這種回溯的手法,和倒敘的精神,要繼續(xù)學習。
2000年上映,豆瓣評分7.5分,只有兩千八百多人評價,片名藍色愛情,應該可以說是一部十分小眾且普通的文藝電影了。按我第一部影評時所承諾的只做好電影,這部電影本不應出現(xiàn)在我的推介列表,可看完之后我就是有種很強烈的念想希望更多的人看到它。這個星期預推介的還有一部《刺猬的優(yōu)雅》但那部電影很深刻我不敢隨意去寫,兩相斟酌后我選擇了寫《藍色愛情》。
可以很直白且很高興的說,我看這部電影的初衷及想推介的理由完完全全是沖著23歲的袁泉去的,清澈絕美的容顏,瘦弱纖盈的身材,知性嫵媚的氣質(zhì),憂傷朦朧的眼神,堅韌脆弱的神情,任性灑脫的思想,俏皮活潑的聲音,熱烈飽滿的感情。我還可以說出許多許多形容詞,但我一方面怕說太多讓大家生厭,另一方面讓大家認為鄙人是個沒見過世面的直男,這就不好了。
電影由潘粵明和袁泉主演,兩位主角尚還年輕,演技稍顯稚嫩,電影的情節(jié)也很簡單,袁泉飾演的劉云是個話劇演員,潘粵明飾演的邰林是個刑警,兩人因一場意外認識,一個帥氣有趣,一個漂亮可人,兩人間擦出些火花是必然的事情
最近追白夜追兇,中了潘老師的毒,連著看了兩部他還在青蔥歲月時候的電影,情不自禁和這個藍色愛情。比起那部評分更高,塑造出大部分人初戀小白的情不自禁,這部藍色愛情似乎更能讓我沉迷。兩部電影相似的地方有很多,男主都是警察,都對女主有所隱瞞。不同的是一個青澀一個痞壞。
影片的開頭是潘粵明帶著京腔的獨白,小的時候看白蛇傳就一直對他的聲音印象深刻,認真而清亮,滿滿的少年氣。潘老師的長相是那種文藝疏離的小生的模樣,很像黃磊,只不過嘴角和下巴更加堅毅
【藍色愛情】行為藝術:尋找馬白駒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34880.html